武汉易学大讲堂赵向阳说易学人物(三国时期):
王弼(226—249)三国魏玄学家,以老庄玄学解易的创始人,魏晋易学义理学派代表。字辅嗣,魏国山阳(今河南焦作市东)人。官至尚书郎。少年即享高名,好论儒道,辞才逸辩,与何晏、夏候玄等同开玄学清淡风气,世称“正始”之音。其学不仅影响魏晋之世,对后世亦影响深远。其易学源自费直,主张注《易》时须注重阐明《周易》所包含的义理,摒弃汉儒实异说,谶纬说,恢复先秦儒家说《易》的本旨,从而开创后世以义理说《易》的先河。其易学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古文经学派解易风气的阐发;二是以玄学观点即老庄哲学观点解释《周易》是以玄学观点即老庄哲学观点解释《周易》中的卦爻辞。其易学特点为:
(1)取义说。对八卦、六十四卦及其卦爻辞的解释主取义说或卦德说。世传“王弼扫象”以卦义为第一位,批评汉易中的取象说,提出了得意忘象的玄学理论,认为只有取义说才能解道卦爻象和卦爻辞之间的联系。重视《周易》经传文中轴象的原则,阐发了《系辞》所说“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事肆而隐”等观点,认为抽象的德性可概括具体物象,但不能被卦爻辞中讲的具体物象所迷惑,则丢掉其抽象的原则,表现了其易学的理性主义倾向,导出了忘象求义的理论。
(2)一爻为主说,即全卦的意义主要由其中一爻之义所决定。认为直接同卦辞相联系的一爻、居中位之爻(即二五爻)、一卦之中阴阳爻象最少之爻,均是该卦的主体,并由对一爻为主的解释最终引出一以统众和其贵无论的玄学理论。
(3)爻变说。认为爻象的变化,无一成不变的形式,爻义的变化,亦无既定的公式。在对《周易》的注解中,不仅主取义说,亦取爻象往来说,甚至还吸收了荀爽的乾升坤降说,用来说明爻的性质在于变通。认为爻义的变化,复杂多端,神妙莫测,卦体与爻义虽相合,有时又相反;卦中的刚柔二爻,虽然相异,有时又相通;刚柔二爻,既相吸引,又相排斥。而人类和行动应以爻变为指南。
(4)适时说。认为爻义变动不居,难以推度的原因是由于其所处时机不同,因而其吉凶之义亦不一样,并以此说来摆脱汉易象数学中经互体、卦气、取象等论吉凶的框框。(5)辨位说。在《周易略例》的《辨位》一文中,提出了初上不论位说,认为阴阳爻位,只限于二四和三五,前者为阴位,后者为阳位,而不及初上。对《周易》体例的论述,排斥了汉易中的占候之术,把《周易》看成是讲政治哲学的教科书,排斥汉易中烦琐的象数之学,开易学研究的新风气。但由于保留了爻位说,故其对《周易》所作的义理解释,同样也有烦琐哲学的弊病。
王弼玄学的基本命题是“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晋书•王弼传》),他以玄学观点解易,内容为:(1)自然无为。把自然无为看成是高贵的品德,这正是门阀土族的政治哲学在易学中的表现。(2)乾坤用形。以乾为健,以坤为顺,进而以乾健坤顺为天地之德行,将乾坤二元看成是天地万物即自然界的宗主。(3)动息则静。主张动起于静,动复归于静,把静止看成是绝对的。(4)得意忘象。认为象是表现意的。乃义之所生,故得意之后,自然可忘掉象。(5)释大衍义。以太极为世界本原,并将太极观念玄学化,视其为虚无实体。反对《易纬》中的有神论和汉易中以太极为原初物质的观点。这种探讨事物抽象原则的学风,对宋明易学哲学中唯心主义流派有深刻影响。易学著作有《周易注》和《周易略例》,前者是对《易经》和《易传》中的《文言》、《彖辞》〈象辞〉等所作的解释,后者是谈《周易》的体例。此外,尚著有《老子注》、《老子指略》等。
武汉易学大讲堂赵向阳整理首发
武汉国学商务顾问有限公司(武汉易学大讲堂) 版权所有
邮箱:manzuyr@163.com 在线QQ:448069585
邮箱:manzuyr@163.com 电话:027-82761397 13476013916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101661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3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