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武汉易学大讲堂 大六壬视频、八字视频学习,风水实战函授、汉派六爻函授皆为国内最高水平!为客户起名字、批八字、合婚、择吉日、测日常百事、看风水!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易学研究 > 易学人物

大家说易

现代易

学易经

易学基础

易学人物

易学专家

易学人物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下)

来源:作者:admin时间:2013-09-27浏览次数:1163
??? 范长生? 蜀才? 黄颖? 郭璞? 庾阐? 干宝? 孙盛? 韩康伯? 韩伯? 张璠? 徐邈?
??? 崔浩? 褚仲都? 刘瓛? 萧衍? 梁武帝? 徐遵明? 周宏正? 张讥? 卢景裕? 卫元嵩
??? 范长生(?—318) 亦名蜀才,西晋道士。一名延久,又 九重(或称六重),或名文(一作友),字元。东晋列国时,浩陵丹兴(今四川黔江)人。居于西山(青城山),为其地天师道首领,拥有部曲千余家。李特、李雄领导农民起义时,曾资助粮草,李雄称成都王,任他为丞相,尊为范贤,后李雄称帝,封他为西山候,并尊其为天地太师。曾致力于《周易》研究,本习费氏之易,故升降之义,依荀爽,而是不用虞翻之卦变,训诂则依郑玄。著作有《蜀才易注》,今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周易蜀才注》一卷。
??? 蜀才 即范长生。(唐李鼎祚《周易集解》,清孙星衍《周易集解》均称蜀才)
??? 黄颖 晋代南海(今属广东)人。曾任广州儒林从事。精通《周易》,习孟氏之学,尝著〈周易注〉十卷,久佚。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隋书?经籍志〉均有其佚文著录,清马国翰〈班幽山房辑佚书〉辑有〈易黄氏注〉一卷。
王yi(274—322) 西晋音韵学家,书画家。字世将,卒赠侍中骠骑将军,谥曰康候。能文多艺,画、乐、射、棋,以至杂技等无一不善,书画人称晋室第一。元帝时,官至荆州太史。精研《周易》,著有《易注》,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周易王氏注》一卷。
??? 郭璞(276—324)西晋末东晋初著名学者、文学家、术数名家。字景纯,死后追赠弘农太守,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元帝时,历任著作佐郎,尚书郎,曾奉命与著作郎王隐共撰《晋史》。明帝时,王敦征召为记室参军,因以占卜大凶,劝阻王敦起兵谋反而被杀。喜好经术,博学多才,好古文奇字,擅长词赋。深研易理,并精通天文历算,五行卜筮之术。据传其曾从河东精于卜筮者郭公受青囊中书九卷,而洞悉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所占多验,尤善安墓卜宅,禳灾转祸,通致无方。著作有记载筮验事的《洞林》,另有《新林》、《卜韵》、《玉管定真经》及《尔雅注》、《方言注》、《山海经》、《穆天子传注》、《楚辞注》、《江赋》等数十万言,旧题郭璞所撰《葬书》,疑为他人伪托。著作原有之集已佚,今传《郭弘农集》系明人所辑。
??? 庾阐 东晋初期学者、易学家。安仲初,谥曰贞,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人。曾任司空、参军,官至零陵太守,给事中。并因功赐吉阳县男。博学,并工诗赋铭颂。精通《周易》,认为象数和龟不是神妙之道所凭借的工具或影迹,亦非神明之所在。更不能以此为神妙之道。引证王弼的筌鱼之喻,主张得妙在忘象,神穷而废蓍。并将此观点推广到美术领域,认为画像不足以传神。其易学著作有《蓍龟论》,见于《艺文类聚》中。又撰《杨都赋》为世所重。
??? 干宝(286—336?)东晋史学家、经学家,象数学派易学家。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新蔡)人。博学多才,元帝时以才器召为著作郎,领修国史,后又任山阴令,散骑常侍等职。性好阴阳术数、精通《周易》。其易学虽吸收了义理学派的一些观点,但解易的总倾向是继承京房以来汉易的传统,吸取了八宫说、纳甲说、卦气说、互体说、五行说、八卦休王说,反对以老庄玄学观点解易,认为玄学派的易学是虚诞之言,并批评了王弼的太极说。其易学虽在理论上并无新的建树,但对玄学派易学却是一大威胁。易学著作颇丰,有《周易注》十卷,《周易问难》二卷,《周易元品论》二卷,今皆散佚。明姚士遴辑有《干常侍易解》三卷,孙堂《汉魏二十一家易注》辑有《干宝周易注》一卷。清张惠言《易义别录》亦有辑录,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辑本。此外,尚著有《晋纪》、《搜神记》,其中《搜神记》为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可惜南宋时已佚,今本系明人所辑。
? ? 孙盛(302—373)东晋儒家学者,历史学家和无神论者。字安国,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北)人。累官至秘书监加给事中。博学多闻,善言名理,与殷浩共擅名一时。精研《周易》,曾与殷浩、刘炎就关于易象妙于见形问题展开过大辨论。其易学一方面拥护汉易的传统,坚决反对易老合一,使《周易》的研究从老庄玄学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又反对管辂一派的占术,在魏晋易学史上有一定影响。论易时,不排斥取象说和卦气说,认为卦爻象的变化,体现了事物的变化,而事物的变化,皆效法卦爻象的变化,二者一致。他认为《周易》所讲的变化之道和阴阳不测之神,存于卦爻象和所取的物象之中,而卦爻象是有形的,穷神知化不能脱离有形之物。反对脱离形器和事迹,追求抽象之道,反对以卦气说讲占筮之术,推测人事吉凶。认为卦象是来自于对天地万物的摹写,事物的变化表现在六爻之中,观察卦爻象即可知吉凶之理,无需占筮。他既认为易象妙于见形,又驳斥了以《周易》为术数的迷信。并认为夏禹重八而演为六十四卦。反对生死轮回、灵魂不死、善恶报应等宗教迷信,同时又驳斥了佛教的神灭论思想。一生著作甚多,有《易象妙于见形论》、《老聃非大圣论》、《老子疑问反讯》、《魏氏春秋》和《晋阳秋》等。

#p#副标题#e#;"> ??? 韩康伯(332—380)东晋玄学家,易学家。名伯,字康伯,以字行。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殷浩外甥。幼颖悟,及长,“清和有思理,留心文艺”。(《晋书?韩伯传》)仕至吏部尚书,领军将军,改太常,未拜而卒。精研《周易》,魏尚书郎王弼注《周易》时只注了《易经》和《易传》中的《文言》、《彖辞》、《象辞》,其余的《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部分则由韩康伯作注,韩注与王注并传于世。其易学受王朗、王肃父子之易注和王弼之易注影响最大。发展了王弼易学,进一步排斥汉易中的象数之学,将《周易》的体例抽象化,追求象数背后的东西,以无形之理为《周易》的根本,认为易之理不仅是形而上学的,而且是超经验的。从义理的角度说明《周易》的原理,进而将易理玄学化,使《周易》成为“三玄”(即《老子》、《庄子》和《周易》)之一。他又以义理解释《易传》中的范畴、概念,力图摆脱古代的占筮迷信和汉代的占候之术,反映了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政治观。认为天地万物起源于“无”,变化之道是无为而自然,“不为”、“不劳”即是道(无),体现了老子自然主义的天道观。认为政治禁忌太多,则使百姓手足不知所措,法令森严,则使人民动弹不得,故主张自然远之政。从取义说出发阐发《周易》的性质,认为八卦和六十四卦以及卦义辞具备天下之理。《周易》乃明理之书,《周易》一书是“托象以明义”,人们应在事象的背后探求其主理,这同汉易中从象数的角度理解《周易》的法则不同,鲜明地表现了义理派易学的特色。强调乾坤两卦为《周易》的根本,把乾,刚坤柔视为居于事物背后从而支配事物生成和变化的原理。认为《周易》是明理的典籍。继承王弼以玄解易传统,揉合易老,利用易学中的范畴、命题,宣扬老庄玄学。认为卦象和事物都是以一为宗,“一”虽为简约,却可存博,兼众。把卦爻的变化以及事物变化的原因称之为“神”,阴阳不测之神和神秘万物之神同变化一样神秘莫测。注解《周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认为“一阴一阳”并非又阴又阳,而是既无阴,亦无阳,此即为“道”。其易学思想对宋明时期易学中的义理学派影响很大。著作有〈周易系辞注〉,现在流传的〈十三经注疏〉中的王、韩合注唐孔颖达作疏〈周易正义〉十卷,其中前七卷为王弼注,后三卷为韩康伯注。另又著〈辨谦论〉等。
??? 韩伯 见“韩康伯”条。
??? 张璠(fan) 东晋易学家。安定(今属甘肃泾川北)人。曾任秘书郎、参著作郎。通晓易学,曾集钟会、向秀等二十二家之说,且以向秀为本,撰成荟萃诸家学说以成一书的创始之作《周易集解》。其易学与王弼同出一源,黜象数而专主义理,故所采辑者,马、郑、荀、虞之说一字不登。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所辑《周易向氏义》、《周易统略》(邹湛撰)、《周易卦序论》(杨又撰)、《周易张氏易》(张轨撰)等,均撰自《周易集解》。原书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为《周易张氏集解》一卷。
? ? 徐邈(344—397)东晋儒学家。字仙民,原籍东莞姑幕(今山东诸城西北),西晋末年,其祖父携家南渡,以此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勤行励学,博涉经史。孝武帝时,受谢安举荐,任中书舍人,曾授太子儒学经典,于朝典礼制亦多有建议。撰《五经音训》,学者宗之。通晓《周易》,释《易》音时,兼释《易》之经义,曾撰《周易音》(即《周易徐氏音》)一卷,唐时已佚,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中曾引用其音百余条。此外,还著有颇受当时学者重视的《谷梁传注》等。
??? 崔浩(?—450) 北朝北魏经学家、史学家,天文学家。小名桃简,字伯渊,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累官至司徒,为北方土族之首,与北魏鲜卑贵族发生矛盾,终以修史暴露“国恶”之罪被杀,其宗族与亲戚亦均遭灭门之祸。少好学,精通经学、史学、文学及天文历学。奉旨作《周易注》,并注《急就章》、《孝经》、《论语》、《诗经》、《尚书》、《礼记》等典籍。另与弟崔览等合作完成《国史》,又曾制定《五寅元历》。
? ? 褚仲都 南北朝时南朝宋易学家。钱塘(今属浙江)人。曾任梁五经博士。精通《周易》。然不作易音讲疏,且辞尚虚诞。曾作《周易讲疏》十六卷,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褚仲都周易讲疏》一卷。
??? 刘瓛(huan)(434-489) 南朝齐经学家。字子耦,小字阿称,谥曰贞简先生,齐沛郡相(今安徽濉溪西北)人。刘炎六世孙。性至孝,曾任彭城郡丞。博通五经,聚秆教授,弟子著名者有范缜、何胤等人。精通《周易》,易学黜郑玄而从韩康伯。著作颇丰,有《周易四德例》一卷,《周易乾坤义》一卷,《系辞义疏》二卷等,均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为《周易刘氏义疏》一卷。

#p#副标题#e#;"> ??? 萧衍(464—549!即梁武帝。南朝梁的建立者,玄学派易学的代表人物。字叔达,小字练儿,谥曰武,南兰陵(今江苏武进县西北)人。少而笃学,及成人,洞达儒玄。好筹略,有文武才干。曾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后乘齐内乱,起兵夺取帝位,改国号梁,502—549年在位。中大同二年(547年),接受东魏大将候景的归降,后二年候景引兵渡江,攻破都城,萧衍饥病而死。他通晓儒家经典,精通《周易》,迷信佛教,曾跟周宏正、张讥等人讨论易学问题。其易学特点为揉合易佛,以虚无解释《周易》的最高原理,以《周易》解说佛教的教义。从其宣扬佛教教义的著作中,可以看出揉合易佛的倾向。如《喜阿育王寺赦诏》中,以丰卦《彖》文“天地盈虚”句,说明年成不好,人民困苦,闹事作乱,可以宽恕,并引用随卦《彖》文“随时之义”,宣扬逢真形舍利复见之时,应对一切罪犯,施行大赦,以表慈悲之心。解易著作亦有与佛教义理相比附之处。易学属于玄学派,然亦注太极元气说。在《天象论》中,用体用范畴解释《周易》中的义理。此外,还长于文学,精通乐律。曾创制准音器四具,名“通”,又制出长短不同的笛十二支以应十二律。并擅长书法。曾召纳文士,辩论儒、佛义蕴,制定《五礼》,编成《通史》。由于迷信佛教,曾三次舍身同泰寺,并在各地大建寺院。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其解易著作有《周易大义》二十一卷,《周易系辞义疏》一卷,《周易讲疏》三十五卷,均已佚。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引用其易解四条。明人辑有《梁武帝御制集》。
??? 梁武帝 见“萧衍”条。
? ? 徐遵明(475—529)北朝北魏经学家,北学代表人物之一。字子判,华阴(今陕西华阴西)人。幼孤好学,历更数师,俱不终业,乃苦读殚思,博通诸经。聚徒讲学二十余年,沿袭东汉儒家经说,传授《周易》、《尚书》、《左传》、“三礼”,其易学习“郑氏易”,又传《易》于卢景裕、崔觐。北齐易学,并出其所传。著有《春秋义章》三十卷,已佚。
??? 周宏正(496—574)南朝梁、陈经学家。字思行,谥早简子,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人。十岁即通晓《老子》、《周易》,十五岁补国子生。仕梁,官国子博士,于士林馆讲授,听者倾朝野。入陈,官至尚书右仆射。知玄象,善占候,精通《周易》,梁武帝萧衍曾跟他及张讥等人讨论过易学问题。其易学中,对卦爻辞文字的解释,多取王弼义,又兼收郑玄、王肃说。就哲理内容而言,有:(1)对乾卦卦辞“元亨利贞”的解释。把元亨利贞作为四德,并从天、地、人三个方面解释这四德,以天之元亨利贞为春夏秋冬,地之元亨利贞为金水木火,人之元亨利贞为仁礼义信,认为四德具有生、养、成、终之义,意味着事物从始到终的发展过程。突破了道德的范畴,而具有世界观的意义,这一观点对唐宋易学的发展影响很大。(2)对《序卦》的解释,将六十四卦分为“六门”,即六类。卦的顺序则表示事物之间的六种联系,如相因、相反、相须、相病,等等,而这些联系又都归之于中道。他还合马融所分费氏章句十三章而为十二章。并明晓佛典,当世名僧也多请他释疑。著作有《周易讲疏》,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为《周氏周易义疏》一卷。又著有《论语疏》、《老子疏》、《庄子疏》等。原有集,已散佚。
??? 张讥 南朝梁陈经学家,易学大师。字直言,清河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少通《论语》、《孝经》,笃好玄言,受学于汝南周宏正,时有新意,为先辈推服。仕梁,为士林馆学士。入陈,历任国子助教、东宫学士、国子博士。陈亡入隋,卒于长安。性恬静,慕闲逸。学生众多,著名者有陆元郎(陆德明)、姚绥等。精通《周易》,曾和其师周宏正等人一起与梁武学萧衍讨论对易学问题,并曾讲授《周易》。其易学本于郑玄,观点中较为突出的,是对《说卦》文“参天两地而倚数”的解释。认这天大于地,天包括地。就数目而言,认为三中有两,并用“三中含两”来说明“一以包两”。这里的“一”,并非单一的一,而是合一的意思。这种观点对宋明时期张载的太极说的明清之际王夫之对奇偶两画的解释都有重大影响。著有《周易义疏》三十卷,久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辑有《周易张氏讲疏》一卷。又著有《尚书义》、《论语义》、《孝经义》、《老子义》等,均已佚。
? ? 卢景裕 北朝北魏经学家。字仲孺(一作仲儒),小字白头,号居士,范阳涿县(今属河北)人。前废帝初,官国子博士。东魏时,请教授诸子,后卒于晋阳。性清静,淡于荣利,敝衣粗食,怡然自安,曾隐居大宁山,专攻经学。精通《周易》,虽不聚徒教授,然所注《周易》大行于世。其易学出于郑、荀两家,如释承乘时,据郑学,又采用荀氏升降之义。并通晓佛学,天竺沙门道怪每作经论,常请他作序。著作有《周易注》,唐李鼎祚《周易集解》中曾采用,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辑有《周易卢氏注》二卷。此外,尚著有《尚书注》、《孝经注》、《论语注》、《礼记注》、《老子注》等,今多散见于诸书中。
? ? 卫元嵩 北朝北周术数名家。益州成都(今属四川)人。精阴阳历算,善阴阳术数。献策后周,赐爵持节蜀郡公。好作预言,天和中著书,预论周隋废兴,颇有征验。不信释教,曾与道士张宾共上疏周武帝灭佛,言僧徒猥滥。讲阳变阴合,以卦象阐述阴阳配偶,以坤为首,乃殷代地辟于丑之学,是中天易思想根源。曾仿照扬雄《太玄经》体例,袭用《归藏》序次,而著成用意怪僻、文字艰涩的《元包》十卷,今存五卷,后有人认为此著属《归藏》主要著作之一。
武汉易学大讲堂转载

赵向阳微博

武汉国学商务顾问有限公司(武汉易学大讲堂) 版权所有

邮箱:manzuyr@163.com 在线QQ:448069585

邮箱:manzuyr@163.com 电话:027-82761397 13476013916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101661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3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