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武汉易学大讲堂 大六壬视频、八字视频学习,风水实战函授、汉派六爻函授皆为国内最高水平!为客户起名字、批八字、合婚、择吉日、测日常百事、看风水!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易学研究 > 易学人物

大家说易

现代易

学易经

易学基础

易学人物

易学专家

易学人物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上)

来源:作者:admin时间:2013-09-27浏览次数:1161
??? 虞翻? 王朗? 诸葛亮? 陆绩? 王肃? 荀凯? 荀辉
??? 管辂? 荀融? 荀粲 阮藉? 何晏? 钟会? 王弼? 姚信?? 向秀
??? 虞翻(146—233) 三国经学家,学仲翔,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少而好学,有大志。初为太守五郎功曹,孙策起兵,署为功曹,以屡建良策而深受倚重。策死,追随孙权,为骑都尉,因数犯颜谏争,触怒孙权,坐徙丹阳泾县(今属安徽),后又徙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精于易学,曾得家传西汉今文孟氏《易》,而将八卦与天干五行、方位相配合,推论象数。据传他曾以所作《易注》示于孔融,融览后称道:“乃知东南之美,非徒会稽之竹箭也。”视虞注为“观象云物,察应寒温,原其祸福,与神合契,可谓探赜穷通者也。”(《三国志?吴志?虞翻传》)虞翻易学,可说是汉易中以象数解易的代表,发挥了荀爽的刚柔升降说,将卦气说引向卦变说,以卦变说解释《周易》经传,从而取代了京房易学和《易卦》中的阴阳灾变说。谓卦变即是一卦中的阴阳爻象互易其位,其卦变说,蕴藏着一种理论思维,即以对立面的推移和转化,特别是以阴阳二爻互易及其地位的转化为变易的基本法则。主要内容是:(1)将乾坤父母卦变为六子卦;(2)将十二消息卦变为杂卦。依其卦变说,他对《周易》的经传作了种种解释,他的卦变说,就占筮体例说,从某一卦引出另一卦,两卦合在一起,解释《周易》经传。卦变说还认为某卦中的两爻互易便成为另一卦,还以卦变说来推测人事吉凶。解易时除卦变说外,还提出旁通说。所谓“旁通”,即一卦转化为其对立的卦,六爻皆相反,如乾和坤、坎和离、中孚和小过等,即为旁通之卦,并据此解释《周易》的经传文。不过,虞翻的讲卦变,诘旁通,均是使一卦变为两卦以上的卦,然后再以互体说、取象训解释《周易》的经传文句。取象说也是虞翻易学的重要方面,讲互体,也是以物象解易。为贯彻取象说,他还提出了半象说。所谓“半象说”,是说取卦象的一种补充。通过其卦变说、旁通说、互体说、取象说、半象说,虞翻易学将汉易引向了极其复杂的解易之路。后世将郑玄、荀爽、虞翻并称为《易》学三家。著有《易注》九卷,已佚。唐李鼎祚《周易集解》曾采录,清黄奭《汉学堂丛书》、孙堂《汉魏二十一家易注》亦有辑录,清惠栋《易汉学》、皮锡瑞《易经通论?论郑、荀、虞三家之义》对虞《易》说均有所阐发。清张惠言辑有《周易虞氏义》九卷、《周易虞氏消息》二卷、《虞氏易言》二卷、《虞氏易学》二卷,清纪磊撰有《虞氏易义补注》二卷,清李锐撰有《周易虞氏略例》一卷。
??? 王朗(?— 228) 三国时魏国大臣。字景兴,谥号成,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北)人。汉献帝时曾任会稽太守,后为曹操征为谏议大夫,历任文帝、明帝、官至司空、司徒。曾被封为安陵亭候、乐平乡候,后又进封为兰陵候。高才博雅,通经能文,擅长奏疏。精研《周易》,其易学源于孟喜、京房、郑玄、虞翻,解易时多本象数以阐易理,上继汉儒之明象,下开何晏、王弼之明理。著作有《易传》和《春秋传》、〈考经传〉、〈周官传〉等,原有集,多已散佚。
??? 诸葛亮(181—234)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谥曰忠武,琅琊阳都(今山东济南南)人。东汉末,隐居隆中,自比管仲、乐毅,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草庐始从之 。后为刘备筹划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的计算,终使刘备建立蜀汉政权。曹丕代汉,刘备称帝于成都,以其为丞相,备死,则辅佐后主刘禅,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足智多谋,通晓兵法,据传其知晓黄帝所作之兵家八阵法,并根据伏羲八卦(六十四卦)和古代的兵法推演成八阵图。其军事思想、为将之道、用兵之计等,亦多与〈易经〉相通。著作有〈诸葛亮集〉。
??? 陆绩(187—219)三国吴学者,天文学家,字公纪,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仕吴,官至郁林太守。幼笃于《诗》、《书》,长玩于《易》、《礼》,研习经籍,博学多识。精通《周易》,曾为《京氏易传》作注,注文不拘一家之说,从孟喜、荀爽、虞翻、郑玄、子夏等易家中择善而从,并将易学应用于星历算数之学。在言天体时,力主浑天之义,反对盖天之说,曾始推浑天意,作《浑天图》,造浑象,其形如鸟卵。著作有《周易注》、《太玄经注》、《浑天仪说》等,今多亡佚,明姚土遴辑有《陆氏易解》一卷,共一百五十条。

#p#副标题#e#;"> ??? 王肃(195—256)三国魏经学大师,古文经学派的集大成者,义理派王弼易学的先导。字子雍,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南)人。官至中领军加散骑常侍。年十八,从宋衷解读《太玄》,善贾逵、马融之学,遍注群经,不分今文、古文,对各家经义加以综合,和郑玄学派对立,称为“王学”。曾依据其父王朗所作〈易传〉,撰成〈周易注〉。其易学继承了费氏易的传统,注重义理,略于象数,文字力求简明。以〈易传〉中的观点解释〈周易〉的经传,抛开了汉易中的象数之学,尤其是排斥今文经学派和〈易纬〉解易的学风,不讲互体、卦气、卦变、纳甲等。这种解易的风气,在当时影响很大,其解易,亦主取义说,但并不排斥取象,不过他的取象,不同于汉易中的取象说,只限于本卦上下二体,并以传文中的取象说进行解释。在八卦起源问题上,认为八卦为伏羲所作。著作有〈周易注〉,宋时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周易王氏音〉一卷,附于〈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存目中,清黄奭辑有《王肃易注》,臧庸辑有《马王易义》一卷。此外,又曾伪造《孔子家语》,作为其反郑论著《圣证论》的论据。均已佚。
??? 荀凯(yi)(204—274) 魏晋之际著名学者、易学家。字景倩,谥曰康,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子。仕魏,累官侍中。因功封万岁亭候,迁尚书仆射。后又改封临淮候。入晋,进爵为公,官至侍中太尉,性至孝,博学洽闻。对《周易》有很深的研究,曾驳难钟会的《易无互体论》。其解易,主象数学派,又曾与阮籍等共撰《魏书》,还与何晏等共撰《论语集解》。明晓三礼及朝廷大义,曾受诏与羊祜、庾峻等人删定礼仪,撰定《晋礼》,后又受诏定乐,未竟而卒。事具《晋书?荀凯传》
??? 荀辉 三国魏学者,象数学派易学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人。官至散骑常侍。通晓易学,继承了荀爽易学的传统,讲互体、卦气、卦变等,曾与王弼、钟会辩论《易》、《老》。著作有《易义》(或称《周易注》)。
??? 管辂(208—256)三国魏术数名家。字公明,平原(今山东平原县西南)人。曾任清河太守华表文学掾,冀州刺史,少府丞等职。明晓《周易》,尤善卜筮。八九岁时便喜仰视星辰,及成人,风角、占相之道,无不精通,分蓍下卦,用思精妙。继承了汉易中神秘主义传统,以《周易》为占筮之术。曾与何晏等人研讨易道,其解易是以卦爻象和阴阳之数占算时日吉凶和鬼怪灾异之事,在对《周易》卦爻辞的理解上,主取象说,并且反对玄学家以老庄观点解易。讲易道,则很少引卦爻辞,反对以义理解易。认为《周易》的纲要是天地、日月、阴阳及其变化,而这些皆具备于卦爻象之中,依其象数即可推测幽暗之事,断定未来的变化。又认为生死同出于太极,循环不已,故圣人不以死亡之事为忧惧,依占筮可以推测其意,认为生死鬼魂都受阴阳之数的支配,推阴阳之数,即可知死后之事,从而宣扬了有鬼论。又认为阴阳之数乃神妙之物,只可心会,不能言传。事具《三国志?管辂传》。
??? 荀融 三国魏学者,象数派易学家,字伯雅,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约与王弼同时,官至洛阳令,参大将军事。通晓易学,其易学继承了荀爽易学的传统,讲互体、卦气、卦变等,曾经与王弼,钟会辩论《易》、《老》,并著有驳难王弼答问中略知。他主张圣人应“从情从理”,此与何晏的“圣人无喜怒哀乐”之论略同。
??? 荀粲(209—238)三国魏玄学家。字奉倩,三国魏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子,荀凯(yi)之弟。荀粲诸兄如荀凯(yi)等皆以儒术论议,而粲独好道家之说,善言名理,认为性与天道,圣人微言,不可得而闻见。受玄学派解易的影响,他提出言不尽意说,并围绕《系辞》,就言意关系与欧阳建展开辩论。他以圣人之书为糟粕,认为典籍所记的圣人言论,不能尽圣人之意,故为古人之糟粕。对《易传?系辞》所说的“圣人立象以尽意”的说法,也提出了异议,认为“象外之意,系表之言”,易理精微奥妙,非图像及词语所能表达。取老庄义,解释《系辞》,不直接否认《系辞》文意,而是把它局限于象、言之内的事物,即具体的事物。与何晏一致认为事物具有物象和义理两个方面。其物象可以用语言来表达,其义理超乎物象之上,则不能用语言来说明。总之,认为《周易》深奥的义理,不可言说。此种言不尽意的理论思维将物象与义理对立起来,在二者之间划了一道鸿沟。并且把语言的作用局限于指述物象,从而否认了语言和概念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否定了象和言的工具作用。事具《晋书?荀粲》。
??? 阮藉(210—263)三国魏玄学家、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际瑀之子。曾为步兵校尉,故世称“阮步兵”。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善啸能琴,旷达不羁,蔑视礼教,曾以“白眼”看待“礼俗之士”,后期则变得“口不臧否人物”,常以醉酒自保。通过论述《易》的产生、性质与社会作用诸问题,折衷儒道,主张“名教”与“自然”结合。依据《序卦》对六十四卦卦名的解释,讲儒家的政治哲学,并杂以道家的自然无为说。认为《周易》是讲变化的典籍,是所谓“往古之变经”,是圣王明君用来观察事物的变化,从而立政施教的教科书。并依据这一原则,解释了六十四卦的卦序,把六十四卦看成是君主应时当务的依据。在卦序说中,吸收了汉代卦气说盛衰消长的因素,抛弃了天人感应的成分,解释了人类社会历史治乱兴衰的过程。曾从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解释六十四卦的卦义,论述善恶和吉凶、天道和人德的关系。认为六十四卦的卦义和顺序同天地万物的秩序相一致。圣人以《周易》为准则,建立社会秩序,确定阳尊阴卑、男刚女柔的分位,使人们遵守,存亡得失安危皆在于是否顺从尊卑之制,阴阳之序。他对各卦的解释,主要紧采用取义说,有时也吸取了汉易中的八卦方位说和五行休王说。解释太极,大旨以老子之道注解,他所说的道或太极,是指天地至大无外故能包容一切的德行,而非居于天地之先的实体。在哲学上,把自然、天地、万物的发生变化,都看成是客体存在,主张把自然和封建名教相结合,以达到“在上而不凌乎下,处卑而不犯乎贵”的境界。诗文表现出嗟生忧时、苦闷彷徨的心情,对现实亦多讥讽,独具风格,后人称为“正始之音”。著作有《通易论》(即《周易通论》)、《通老论》、《达庄论》、《大人先生传》、《咏怀诗》等,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阮嗣宗集》四卷。

#p#副标题#e#;"> ??? 何晏(?—249) 三国时玄学家,魏晋玄学的主要创始才之一。字平叔,魏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东汉大将军何进之孙。曾随母在曹操收养。少即以才秀知名,娶魏公主,累官至侍中尚书,后因依附曹爽而为司马懿所杀。精通易学,曾与王弼、管辂等易学家论易,解易近于费氏易的传统,以义理为主。好老、庄之言,善言名理,崇尚清淡,和夏候玄、王弼等倡导玄学,且援老入儒,将儒家圣人的孔子改造成玄学的创始人。对儒家经典的解释,亦渗入了道家的观念,这种倾向对将两汉易学转向以老庄、玄学解易影响很大。亦能诗赋。曾著有《周易》注解,已佚。另著有《道德论》、《无名论》《无为论》和《论语集解》今传著作唯有《论语集解》。
??? 钟会(225—264)三国魏名士,玄学家。字士季,颍川长杜(今河南长葛东北)人。精于名理,博学多才,为司马昭重要谋士,累官至司徒,后因谋叛被杀。精研易学,其易学见解同于王弼,排斥汉易中的象数之学。尝论易无互体,并据此与荀融相辩论。易学著作有《易无互体论》,已佚。此外,又著有《道论》、《老子注》等,均佚。《道藏》中辑有其《老子注》部分佚文,明人辑有《钟司徒集》。
??? 王弼(226—249)三国魏玄学家,以老庄玄学解易的创始人,魏晋易学义理学派代表。字辅嗣,魏国山阳(今河南焦作市东)人。官至尚书郎。少年即享高名,好论儒道,辞才逸辩,与何晏、夏候玄等同开玄学清淡风气,世称“正始”之音。其学不仅影响魏晋之世,对后世亦影响深远。其易学源自费直,主张注《易》时须注重阐明《周易》所包含的义理,摒弃汉儒实异说,谶纬说,恢复先秦儒家说《易》的本旨,从而开创后世以义理说《易》的先河。其易学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古文经学派解易风气的阐发;二是以玄学观点即老庄哲学观点解释《周易》是以玄学观点即老庄哲学观点解释《周易》中的卦爻辞。其易学特点为:(1)取义说。对八卦、六十四卦及其卦爻辞的解释主取义说或卦德说。世传“王弼扫象”以卦义为第一位,批评汉易中的取象说,提出了得意忘象的玄学理论,认为只有取义说才能解道卦爻象和卦爻辞之间的联系。重视《周易》经传文中轴象的原则,阐发了《系辞》所说“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事肆而隐”等观点,认为抽象的德性可概括具体物象,但不能被卦爻辞中讲的具体物象所迷惑,则丢掉其抽象的原则,表现了其易学的理性主义倾向,导出了忘象求义的理论。(2)一爻为主说,即全卦的意义主要由其中一爻之义所决定。认为直接同卦辞相联系的一爻、居中位之爻(即二五爻)、一卦之中阴阳爻象最少之爻,均是该卦的主体,并由对一爻为主的解释最终引出一以统众和其贵无论的玄学理论。(3)爻变说。认为爻象的变化,无一成不变的形式,爻义的变化,亦无既定的公式。在对《周易》的注解中,不仅主取义说,亦取爻象往来说,甚至还吸收了荀爽的乾升坤降说,用来说明爻的性质在于变通。认为爻义的变化,复杂多端,神妙莫测,卦体与爻义虽相合,有时又相反;卦中的刚柔二爻,虽然相异,有时又相通;刚柔二爻,既相吸引,又相排斥。而人类和行动应以爻变为指南。(4)适时说。认为爻义变动不居,难以推度的原因是由于其所处时机不同,因而其吉凶之义亦不一样,并以此说来摆脱汉易象数学中经互体、卦气、取象等论吉凶的框框。(5)辨位说。在《周易略例》的《辨位》一文中,提出了初上不论位说,认为阴阳爻位,只限于二四和三五,前者为阴位,后者为阳位,而不及初上。对《周易》体例的论述,排斥了汉易中的占候之术,把《周易》看成是讲政治哲学的教科书,排斥汉易中烦琐的象数之学,开易学研究的新风气。但由于保留了爻位说,故其对《周易》所作的义理解释,同样也有烦琐哲学的弊病。王弼玄学的基本命题是“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晋书?王弼传》),他以玄学观点解易,内容为:(1)自然无为。把自然无为看成是高贵的品德,这正是门阀土族的政治哲学在易学中的表现。(2)乾坤用形。以乾为健,以坤为顺,进而以乾健坤顺为天地之德行,将乾坤二元看成是天地万物即自然界的宗主。(3)动息则静。主张动起于静,动复归于静,把静止看成是绝对的。(4)得意忘象。认为象是表现意的。乃义之所生,故得意之后,自然可忘掉象。(5)释大衍义。以太极为世界本原,并将太极观念玄学化,视其为虚无实体。反对《易纬》中的有神论和汉易中以太极为原初物质的观点。这种探讨事物抽象原则的学风,对宋明易学哲学中唯心主义流派有深刻影响。易学著作有《周易注》和《周易略例》,前者是对《易经》和《易传》中的《文言》、《彖辞》〈象辞〉等所作的解释,后者是谈〈周易〉的体例。此外,尚著有〈老子注〉、〈老子指略〉等。
??? 姚信 三国著名学者。字元直,一字德祐,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官吴太常卿,精通天文易数之学。习孟喜之易学,注《易》多与虞番相合,言乾坤致用,卦变旁通,九六上下,则与虞番注若应规矩,曾用阴阳五行的性质评论人物才性。又认为八卦为伏羲所作。天文学方面,提出“昕天论”,对地球与太阳运行的规律,节气和温度的变化,昼夜的长短等都有论述。曾著《易注》十卷,已佚。清马国翰辑为《周易姚氏注》一卷,另著有《七纬》、《昕天论》。
??? 向秀(227?—272)魏晋之际玄学家,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子期,河内怀(仿河南武陟西南)人。早年淡于仕途,有隐居之意,为避祸,不得已而出仕,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但任官不理政事,寄迹而已。精通《周易》,吸取了古文经学派解易的学风,解易时注重义理,文字力求简明,以《易传》中的观点注解《周易》经传。崇尚老庄学说,曾为《庄子》作注,后由郭象“述而广之”,别成一书。哲学上主张以无为本,自然与名教统一,合儒道为一。文学擅长诗赋。其易学著作有《周易注》,已佚。唐李鼎祚《周易集解》中辑有部分佚文,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辑有《周易向氏义》一卷,清孙堂《汉魏二十一家易注》辑有《向秀周易义》一卷。另有《庄子注》(与郭象合作),《难养生论》和《恩伯赋》等。? 武汉易学大讲堂转载

赵向阳微博

武汉国学商务顾问有限公司(武汉易学大讲堂) 版权所有

邮箱:manzuyr@163.com 在线QQ:448069585

邮箱:manzuyr@163.com 电话:027-82761397 13476013916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101661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3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