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武汉易学大讲堂 大六壬视频、八字视频学习,风水实战函授、汉派六爻函授皆为国内最高水平!为客户起名字、批八字、合婚、择吉日、测日常百事、看风水!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易学研究 > 易学人物

大家说易

现代易

学易经

易学基础

易学人物

易学专家

易学人物 宋代(之二)

来源:作者:admin时间:2013-09-27浏览次数:1167
  陈抟 种放 穆修 李之才 许坚 孙复
??? 胡瑗 石介 刘牧 倪天隐 宋咸 欧阳修 李觏 邵雍
??? 陈抟(约871—989) 五代宋初道士和道教学者。字图南,自号扶摇子。毫州(今安徽毫县)人,一说普州崇龛(今四川安岳县)人。早年读诸子百家之言,有展翅青云之志。后唐长兴年(930—933)中,举进士不第,遂隐居修道。先隐居武当山,后居华山四十年,被称为华山道士。精于《易》学,据《宋史》载:“抟好读易,手不释卷,常自号扶摇子,著《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养及还丹之事。”其易学继承了《参同契》的传统。朱熹说:“魏伯阳《参同契》恐是希夷之学,有些是其源流。”(《朱子语录》六十五)其学“不烦文字解说,止有一图,以寓其阴阳消长之数,与卦之生变。”(邵伯温《易学辩惑》)其易学特征为以图式解易。所提出的易学图式,包括象和数两方面的内容,为宋代象数之学和图书学派的创始人。共提出三类图式:(1)先天太极图,又称为“天地自然之图”。(2)龙图,即龙马负图,指河洛一类的图式,乃河洛之学的前身。(3)无极图,以道门所传,该图曾刻于华山之壁(今已佚)。其龙图易,讲天地之数的变化和组合,由此而形成的河洛之学属于数学。其无极图,讲坎离卦象和五行之象属于象学。其先天太极图,既讲八卦之象,又讲阴阳变易的度数,象和数兼而有之。三类图式的共同点是都讲阴阳变易的法则。其易学是宋代易学哲学的先驱。通过授徒,其易学思想流传数代,对北宋邵雍、刘牧、周敦颐、陈景元等人的学术思想都有重大影响。其《龙图序》讲述八卦象数之学,阐明龙图未合、既合的变化,宣扬神学目的论的天人相通主,奠定了先天象数学的思想基础。著作有《指玄篇》、《钓潭集》等,皆亡佚。其《龙图序》一篇,收入《宋文鉴》及四川《安岳县志》;殷真君还丹歌注》一卷,收入《正统道藏》。
??? 种放(956—1016) 北宋易学象。字明逸(一作名逸),自号云溪醉候。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奉母隐居终南山,不事科举,授徒讲学,初屡召不赴。真宗咸平五年(1002),被召入京,授左司谏,自是屡年往返朝廷山林,官至工部侍郎。晚年广置良田,倚势强买,门人亲属也多行不法。移居嵩山,仍至终南按视田亩。在易学上,朱震认为,“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宋史?朱震传》)李之才的卦变说,刘牧的河洛之学,邵雍的先天学,均与种放有渊源关系,陈抟易学亦籍之流传后世。著有《退士传》。
??? 穆修(979—1032) 北宋文学家,易学家。字伯长,郓州汶阳(今山东汶上)人,徒居蔡州(今河南汝南)。大中祥符进士。调泰州司理参军,以负才与众不合,为通判致人诬告,贬池州。后为颖州文学参军,徒蔡州。不满五代宋初华靡文风,与苏舜钦兄弟相友好,继承柳开,力尊韩、柳文,对此宋古文运动有一定影响。精于《易》。《汉上经筵表》言:“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又言:“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可见邵雍、周敦颐与二程易学,均与穆修有师承关系,著有《穆参军集》。
??? 李之才(?—1045) 宋初易学家。字挺之,宋史作青社人,但青社非地名,考史记三王世象注,齐在东方,故称青社。又益都县(今属山东)有青社驿,古人文字,类称青州为青社,史文因沿之。天圣进士。性朴率自信。尝为泽州佥署判官,官至殿中丞。师河南穆修受易,得其传。属陈抟图书学派。其易学又授于邵雍,时邵雍易学影响颇深。其易学主卦变说,有变卦反对图、六十四卦相生图传后世。(1)变卦反对图以乾坤二卦为基本卦,其余六十二卦皆为乾坤二卦之变易。乾坤所变之卦,共分四类七组:① 乾坤相索三变六卦不反对图。② 乾卦一阴下生反对,变六卦图;坤卦一阳下生反对,变六卦图。③ 乾卦下生二阴,各六变反对,变十二卦图;坤卦下生二阳,各六变反对,变十二卦图。④ 乾卦下生三阴,各六变反对,变十二卦图;坤卦下生三阳,各六变反对,变十二卦图。(2)六十四卦相生图以乾坤两卦第一次相交,生出姤复二卦。复为五阴一阳之卦,五变生出五卦;姤为五阳一阴之卦,五变又生出五卦。乾坤第二次相交,生出遁临二卦;遁为四阳二阴之卦,五变生出十四卦;临为四阴二阳之卦,五变生出十四卦。乾坤第三次相交,生出否泰二卦;泰为三阴三阳之卦,三变生出九卦;否为三阳三阴之卦,三变亦生生出九卦。
??? 许坚 北宋江左(指长江以东地区,即今江苏等地)人。有异术。早年以时事于江南李氏,李氏不以礼相待,拂衣归,隐茅山。太平兴国间游庐山,及洪州西山、吉州玉笥山,后不知所终。精易学。南宋易学家朱震认为:“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宋史?朱震传》)陈抟易学由其流传后世。
??? 孙复(992—1057)北宋晋州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字明复。举进士不第,隐居泰山,世称泰山先生。后为范仲淹等推重,除秘书省校书郎,国子监直讲,迁殿中丞。其学上祖陆淳,下开胡安国,和胡瑗、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解《易》主义理,既反对象数之学,也反对王弼派的易学。其评论王弼派易学说:“专守王弼、韩康伯之说,而求于大易,吾未见其能尽于大易也”。(《宋元学案?泰山学案》)著有《春秋尊王发微》、《孙明复小集》。

#p#副标题#e#;">  陈抟 种放 穆修 李之才 许坚 孙复
??? 胡瑗 石介 刘牧 倪天隐 宋咸 欧阳修 李觏 邵雍
??? 陈抟(约871—989) 五代宋初道士和道教学者。字图南,自号扶摇子。毫州(今安徽毫县)人,一说普州崇龛(今四川安岳县)人。早年读诸子百家之言,有展翅青云之志。后唐长兴年(930—933)中,举进士不第,遂隐居修道。先隐居武当山,后居华山四十年,被称为华山道士。精于《易》学,据《宋史》载:“抟好读易,手不释卷,常自号扶摇子,著《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养及还丹之事。”其易学继承了《参同契》的传统。朱熹说:“魏伯阳《参同契》恐是希夷之学,有些是其源流。”(《朱子语录》六十五)其学“不烦文字解说,止有一图,以寓其阴阳消长之数,与卦之生变。”(邵伯温《易学辩惑》)其易学特征为以图式解易。所提出的易学图式,包括象和数两方面的内容,为宋代象数之学和图书学派的创始人。共提出三类图式:(1)先天太极图,又称为“天地自然之图”。(2)龙图,即龙马负图,指河洛一类的图式,乃河洛之学的前身。(3)无极图,以道门所传,该图曾刻于华山之壁(今已佚)。其龙图易,讲天地之数的变化和组合,由此而形成的河洛之学属于数学。其无极图,讲坎离卦象和五行之象属于象学。其先天太极图,既讲八卦之象,又讲阴阳变易的度数,象和数兼而有之。三类图式的共同点是都讲阴阳变易的法则。其易学是宋代易学哲学的先驱。通过授徒,其易学思想流传数代,对北宋邵雍、刘牧、周敦颐、陈景元等人的学术思想都有重大影响。其《龙图序》讲述八卦象数之学,阐明龙图未合、既合的变化,宣扬神学目的论的天人相通主,奠定了先天象数学的思想基础。著作有《指玄篇》、《钓潭集》等,皆亡佚。其《龙图序》一篇,收入《宋文鉴》及四川《安岳县志》;殷真君还丹歌注》一卷,收入《正统道藏》。
??? 种放(956—1016) 北宋易学象。字明逸(一作名逸),自号云溪醉候。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奉母隐居终南山,不事科举,授徒讲学,初屡召不赴。真宗咸平五年(1002),被召入京,授左司谏,自是屡年往返朝廷山林,官至工部侍郎。晚年广置良田,倚势强买,门人亲属也多行不法。移居嵩山,仍至终南按视田亩。在易学上,朱震认为,“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宋史?朱震传》)李之才的卦变说,刘牧的河洛之学,邵雍的先天学,均与种放有渊源关系,陈抟易学亦籍之流传后世。著有《退士传》。
??? 穆修(979—1032) 北宋文学家,易学家。字伯长,郓州汶阳(今山东汶上)人,徒居蔡州(今河南汝南)。大中祥符进士。调泰州司理参军,以负才与众不合,为通判致人诬告,贬池州。后为颖州文学参军,徒蔡州。不满五代宋初华靡文风,与苏舜钦兄弟相友好,继承柳开,力尊韩、柳文,对此宋古文运动有一定影响。精于《易》。《汉上经筵表》言:“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又言:“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可见邵雍、周敦颐与二程易学,均与穆修有师承关系,著有《穆参军集》。
??? 李之才(?—1045) 宋初易学家。字挺之,宋史作青社人,但青社非地名,考史记三王世象注,齐在东方,故称青社。又益都县(今属山东)有青社驿,古人文字,类称青州为青社,史文因沿之。天圣进士。性朴率自信。尝为泽州佥署判官,官至殿中丞。师河南穆修受易,得其传。属陈抟图书学派。其易学又授于邵雍,时邵雍易学影响颇深。其易学主卦变说,有变卦反对图、六十四卦相生图传后世。(1)变卦反对图以乾坤二卦为基本卦,其余六十二卦皆为乾坤二卦之变易。乾坤所变之卦,共分四类七组:① 乾坤相索三变六卦不反对图。② 乾卦一阴下生反对,变六卦图;坤卦一阳下生反对,变六卦图。③ 乾卦下生二阴,各六变反对,变十二卦图;坤卦下生二阳,各六变反对,变十二卦图。④ 乾卦下生三阴,各六变反对,变十二卦图;坤卦下生三阳,各六变反对,变十二卦图。(2)六十四卦相生图以乾坤两卦第一次相交,生出姤复二卦。复为五阴一阳之卦,五变生出五卦;姤为五阳一阴之卦,五变又生出五卦。乾坤第二次相交,生出遁临二卦;遁为四阳二阴之卦,五变生出十四卦;临为四阴二阳之卦,五变生出十四卦。乾坤第三次相交,生出否泰二卦;泰为三阴三阳之卦,三变生出九卦;否为三阳三阴之卦,三变亦生生出九卦。
??? 许坚 北宋江左(指长江以东地区,即今江苏等地)人。有异术。早年以时事于江南李氏,李氏不以礼相待,拂衣归,隐茅山。太平兴国间游庐山,及洪州西山、吉州玉笥山,后不知所终。精易学。南宋易学家朱震认为:“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宋史?朱震传》)陈抟易学由其流传后世。
??? 孙复(992—1057)北宋晋州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字明复。举进士不第,隐居泰山,世称泰山先生。后为范仲淹等推重,除秘书省校书郎,国子监直讲,迁殿中丞。其学上祖陆淳,下开胡安国,和胡瑗、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解《易》主义理,既反对象数之学,也反对王弼派的易学。其评论王弼派易学说:“专守王弼、韩康伯之说,而求于大易,吾未见其能尽于大易也”。(《宋元学案?泰山学案》)著有《春秋尊王发微》、《孙明复小集》。

#p#副标题#e#;">  陈抟 种放 穆修 李之才 许坚 孙复
??? 胡瑗 石介 刘牧 倪天隐 宋咸 欧阳修 李觏 邵雍
??? 陈抟(约871—989) 五代宋初道士和道教学者。字图南,自号扶摇子。毫州(今安徽毫县)人,一说普州崇龛(今四川安岳县)人。早年读诸子百家之言,有展翅青云之志。后唐长兴年(930—933)中,举进士不第,遂隐居修道。先隐居武当山,后居华山四十年,被称为华山道士。精于《易》学,据《宋史》载:“抟好读易,手不释卷,常自号扶摇子,著《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养及还丹之事。”其易学继承了《参同契》的传统。朱熹说:“魏伯阳《参同契》恐是希夷之学,有些是其源流。”(《朱子语录》六十五)其学“不烦文字解说,止有一图,以寓其阴阳消长之数,与卦之生变。”(邵伯温《易学辩惑》)其易学特征为以图式解易。所提出的易学图式,包括象和数两方面的内容,为宋代象数之学和图书学派的创始人。共提出三类图式:(1)先天太极图,又称为“天地自然之图”。(2)龙图,即龙马负图,指河洛一类的图式,乃河洛之学的前身。(3)无极图,以道门所传,该图曾刻于华山之壁(今已佚)。其龙图易,讲天地之数的变化和组合,由此而形成的河洛之学属于数学。其无极图,讲坎离卦象和五行之象属于象学。其先天太极图,既讲八卦之象,又讲阴阳变易的度数,象和数兼而有之。三类图式的共同点是都讲阴阳变易的法则。其易学是宋代易学哲学的先驱。通过授徒,其易学思想流传数代,对北宋邵雍、刘牧、周敦颐、陈景元等人的学术思想都有重大影响。其《龙图序》讲述八卦象数之学,阐明龙图未合、既合的变化,宣扬神学目的论的天人相通主,奠定了先天象数学的思想基础。著作有《指玄篇》、《钓潭集》等,皆亡佚。其《龙图序》一篇,收入《宋文鉴》及四川《安岳县志》;殷真君还丹歌注》一卷,收入《正统道藏》。
??? 种放(956—1016) 北宋易学象。字明逸(一作名逸),自号云溪醉候。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奉母隐居终南山,不事科举,授徒讲学,初屡召不赴。真宗咸平五年(1002),被召入京,授左司谏,自是屡年往返朝廷山林,官至工部侍郎。晚年广置良田,倚势强买,门人亲属也多行不法。移居嵩山,仍至终南按视田亩。在易学上,朱震认为,“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宋史?朱震传》)李之才的卦变说,刘牧的河洛之学,邵雍的先天学,均与种放有渊源关系,陈抟易学亦籍之流传后世。著有《退士传》。
??? 穆修(979—1032) 北宋文学家,易学家。字伯长,郓州汶阳(今山东汶上)人,徒居蔡州(今河南汝南)。大中祥符进士。调泰州司理参军,以负才与众不合,为通判致人诬告,贬池州。后为颖州文学参军,徒蔡州。不满五代宋初华靡文风,与苏舜钦兄弟相友好,继承柳开,力尊韩、柳文,对此宋古文运动有一定影响。精于《易》。《汉上经筵表》言:“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又言:“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可见邵雍、周敦颐与二程易学,均与穆修有师承关系,著有《穆参军集》。
??? 李之才(?—1045) 宋初易学家。字挺之,宋史作青社人,但青社非地名,考史记三王世象注,齐在东方,故称青社。又益都县(今属山东)有青社驿,古人文字,类称青州为青社,史文因沿之。天圣进士。性朴率自信。尝为泽州佥署判官,官至殿中丞。师河南穆修受易,得其传。属陈抟图书学派。其易学又授于邵雍,时邵雍易学影响颇深。其易学主卦变说,有变卦反对图、六十四卦相生图传后世。(1)变卦反对图以乾坤二卦为基本卦,其余六十二卦皆为乾坤二卦之变易。乾坤所变之卦,共分四类七组:① 乾坤相索三变六卦不反对图。② 乾卦一阴下生反对,变六卦图;坤卦一阳下生反对,变六卦图。③ 乾卦下生二阴,各六变反对,变十二卦图;坤卦下生二阳,各六变反对,变十二卦图。④ 乾卦下生三阴,各六变反对,变十二卦图;坤卦下生三阳,各六变反对,变十二卦图。(2)六十四卦相生图以乾坤两卦第一次相交,生出姤复二卦。复为五阴一阳之卦,五变生出五卦;姤为五阳一阴之卦,五变又生出五卦。乾坤第二次相交,生出遁临二卦;遁为四阳二阴之卦,五变生出十四卦;临为四阴二阳之卦,五变生出十四卦。乾坤第三次相交,生出否泰二卦;泰为三阴三阳之卦,三变生出九卦;否为三阳三阴之卦,三变亦生生出九卦。
??? 许坚 北宋江左(指长江以东地区,即今江苏等地)人。有异术。早年以时事于江南李氏,李氏不以礼相待,拂衣归,隐茅山。太平兴国间游庐山,及洪州西山、吉州玉笥山,后不知所终。精易学。南宋易学家朱震认为:“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宋史?朱震传》)陈抟易学由其流传后世。
??? 孙复(992—1057)北宋晋州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字明复。举进士不第,隐居泰山,世称泰山先生。后为范仲淹等推重,除秘书省校书郎,国子监直讲,迁殿中丞。其学上祖陆淳,下开胡安国,和胡瑗、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解《易》主义理,既反对象数之学,也反对王弼派的易学。其评论王弼派易学说:“专守王弼、韩康伯之说,而求于大易,吾未见其能尽于大易也”。(《宋元学案?泰山学案》)著有《春秋尊王发微》、《孙明复小集》。

#p#副标题#e#;">??? 胡瑗(993—1059)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字翼之,因世居陕西安定堡,学者称安定先生。泰州海陵(今江苏泰州,一说泰县)人。以经术教授苏州、湖州等地,严立学规。历任太子中舍、光禄寺丞、国子监直讲、大理寺丞、太子中允、天章阁侍讲。后以太常博士致仁,归老于家。和孙复、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开宋代理学之先声。精通儒家经术,主张“明体达用”之学。其说易以义理为宗,重在解说卦爻辞之义,以阴阳二气说解释易理,反对王弼派以虚无解释太极。张南轩称其解《易》“不论互体”,“于象数扫除尽略”。(《宋元学案?安定学案》)程颐皇祜中游太学,为胡瑗所重,后程颐尝言:读易当先观王弼、胡瑗、王安石三家。朱熹亦称胡瑗易学分晓正当。朝廷命主太学,千余士日听其讲《易》。著作《周易口义》、《洪范口义》、《论语说》、《春秋口义》等。
??? 石介(1005—1045)北宋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东南)人,字守道,世称徂徕先生。天圣进士。历郓州观察推官,南京留守推官、嘉州军事判官等。丁母忧,居徂徕山下,以《易》教授。人为国子监直讲。庆历中,为太子中允,直集贤院。与孙复、胡瑗并称“宋初三先生”。解《易》主义理,对象数之学及王弼之易均有微辞。著作有《徂徕集》。
??? 刘牧 北宋中期著名易学家。字先之。衢州(今浙江衢县)人。举进士第,调州军事推官,及范仲淹抚河东,举牧可治剧,为兖州观察推官,累官荆湖北路转运判官卒(墓志作官至太常博士)。治易以讲河图、洛书闻名。陈抟龙图易的第三变可变出两个图式,即五行生成图和九宫图,皆称之为龙图。刘牧易说则加以区别,称五行生成图为洛书,九宫图为河图,提出图九书十说,并对这两个图式为河图,提出图九书十说,并对这两个图式作了理论上的解说,是对陈抟龙图易的进一步发展,在宋易哲学史上影响颇大。(1)其河九洛十说,虽出于陈抟象数学,但不同于道教易学系统,不是用来论证道教教义,而是五行生成论说明《周易》原理。以河图中的四象解释形而上的道,认为形而上的道不是虚无的观念,而是尚未形成器的象和数。批评了玄学派的道体虚无说。其太极说,就筮法说,以奇偶两数未分为太极;就世界观说,以阴阳二气混而一为太极;认为卦象和世界的形成乃太极自身分化的过程,并以五行生成说解释这一分化过程,批评了王弼的太极虚无说,抛弃了孔疏有生于无的形式,成为晋唐易学向宋易转化的标志之一。(2)主张天地之数、大衍之数和五行生成之数都表现在河洛图式中,其数目的排列组合,便得出四象、八卦,数的变化决定卦象的形式,由此认为,其河洛图式不仅包括阴阳二气变化法则,也包括时间过程,天地万物的变化皆备于此图式中,其河图、洛书成了世界形成和变化的模式。论卦象和本体,仍属汉唐易学哲学中生成论和宇宙论的体系,但由于以五行的生数和成数即天地之数自身的演变解释太极生两仪,以及生八卦的过程,此种观点对后来理学派和气学派易学哲学中本体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其河洛图式,因以数为核心,解释卦象和物象,故属于象数学派中的数学派。数学是针对玄学家韩康伯注所说“非忘象者则无以制象,非遗数者无极数”而发的,反对以虚无为象数之母。刘牧主张象由数设,先有数而后有象。“天地之极数五十有五之谓也。遂定天地之象者,天地之数既设,则象从而定也。”(《易数钩隐图》)在象和数关系上,将数置于第一位。河洛图式出于天奇地偶之数的排列组合,在哲学上必然导出数为天地万物的本原。其易学著作有《易数钩隐图》,保存在《道藏?洞真类?灵图类》中。另著有《周易新注》,已佚。
??? 倪天隐 北宋桐庐(今属浙江省)人。号茅冈。博学能文。嘉祜中主讲邑中,有声望。从师胡瑗。说《易》重在阐发人生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以教人修向治国之方,其说不杂释、道,唯介明儒理。著有《周易口义》,为记述其师胡瑗说《易》之书。
宋咸 北宋建阳(今属福建省)人。字贯之。天圣进士。知邵武军,立学置田以养士。移守韶州,奏除悍卒,境内肃然。官至都官郎中。说《易》反对刘牧河洛之学。将齐牧、王弼易学对比,辨其是非,说明刘牧所创图书之学,同王弼派义理之学相对立。易著有《刘牧王弼易辨》,《易训》。另有《毛诗正纪外义》、《论语增注》、《法言注》、《朝制要览》诸书。
??? 欧阳修(1007—1072)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易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进士,后累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政知事。早年支持范仲淹新政,晚年反对王安石新法,趋向保守,卒谥文忠。其易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易童子问》中:(1)敢于打破传统看法,只肯定《彖》、《象》二传为孔子所作,第一次提出《系辞》非孔子所作,指出“余之所以知《系辞》而下,非圣人之作者,以其言繁衍丛脞而乖戾也”(《易童子问》三),认为《系辞》、《文言》等传中的文句重复,杂乱无章,备列解说不一,非一人之言,内容与《论语》所载孔子思想不同。(2)对河图、洛书持否定态度。他以河图、洛书为怪妄,痛斥河洛学派为罪大恶极,应处以严刑。(3)对卦爻辞的解释,注重义理,发挥《彖》、《象》二传的观点,以评论人事为主,其易学具有重人事而轻天道的倾向。对《周易》经文个别文字的解释,对物极必反的论述,对《系辞》等传的质疑,在易学史上有其历史地位,对南宋功利学派和清代汉学家的易学都起了重要的影响。其散文畅达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风婉丽。易著有《易童子问》。长于史,与祁合修《新唐书》,自著《五代史记》,又集金石遗文为《集古录》。还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

#p#副标题#e#;">??? 李觏(1009—1059) 北宋著名易学家。字泰伯,南城(今江西南城县)人。少时家境贫寒,两次应试不中。平生以教授为业,创建盱江书院,学者称盱江先生。晚年由范仲淹等人荐为太学助教,后为直讲。其《易》说不赞成把《周易》看成是占卜一类的迷信著作,也不赞成以佛老解易,认为《周易》是讲人伦教化的典籍。推崇并继承王弼义理学派的传统,主取义说,以人事为主,但抛弃了王弼的玄学释易。认为刘牧易图重复、驳杂,将刘牧易图五十五删定成三图:河、洛图,主河九洛十说;八卦方位图,主离南坎北说。其河图以九宫之数配以八卦方位,本于郑玄说,与刘牧不同之处是,认为河图只表示八卦所居之方位,即坎离震兑居四正位,乾坤艮巽居四隅,但不能产生八卦,八卦来于洛书,非来于河图。反对刘牧将河、洛合而为一,以河图为八卦之源。取孔疏说认为河图图式三五七九,乃天之数,象征天阳之气;二四六八乃地之数,象征地阴之气,以此图式考察天地之气运行,天地之气各据一方,并未会合,其中宫只有五,即只有天气之数,而地十未出,天地之气就业问题 未具备,认为河图既不能生象,又不成形,也不能形成八卦。认为河图八卦说违背了先有气而后有象而后有形的原则,因而提出八卦出于洛书说。十洛之图之四方之数,皆体现了阴阳二气相会合的法则,能生五行和万物,不仅有象,而且有形,八卦即依此生,河图有八方之位,洛书有五行之象,二者相综而卦成,与刘牧认为有数则有象、象出于数不同,李觏认为有气而后有象,象和数依赖于气。由于其说以阴阳二气解释象和数,不同于刘牧的数学,从而成为北宋易学中以气解易的先驱。通过对大衍之数的解释,提出以太极之气为世界本原,以元气无形解释五弼派易学中的无,以天地有形解释王弼派说的有,将有无问题纳入气论哲学体系中,在宋明哲学史上是一个贡献。因其学倡经世致用,故其易学对南宋功利学派有一定影响,是王安石、陈亮、叶适功利思想的先驱。著作有《易论》、《删定易图序论》|《礼论》、《周礼致太平论》、《庆历民言》等。
??? 邵雍(1011—1077) 北宋著名易学家。字尧夫,自号安乐,谥康节。祖先为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南辉县),隐居于苏门山百源之上,故被后人称为百源先生,其学派被称为“百源学派”。屡被推荐为官,均坚辞不受,终生以研究《周易》为业。后居洛阳,与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从游甚密。勤奋好学,潜心学问。共城令李之才曾授以“物理性命之学”,即《周易》象数之学,往其探索,多所自得,在易学象数学派中“自为一家”,以先天象数之学名于世,和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为北宋五子。其学一反王弼以来的义理派风调,在汉代象数学派的基础上,把陈抟等道教在思想与易理相结合,为理学的命题作论证,使“易学”成为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易学发展的又一重要阶段,故为北宋理学的重要人物。根据《易传》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参杂道教思想,虚构一宇宙构造图式和学说体系,成为他的“象数之学”(也叫“先天学”)。认为宇宙的本原是太极,太极出生天地,天生于动,地生于静,又认为太极是不动的,太极显发而有变化的功能,于是生出数、象和器。“太极不动,性也;发则神,神则数,数则象,象则器,器则变,复归于神也。”(《皇极经世?观物外篇》)提出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是按照“先天象数”的图式展开的。把先天象数归之于心:“先天之学,心也”,“先天之学心法也,故图皆自中起,万化万事皆生乎心也”。(同上)陈抟易学有象学和数学两方面,其易学发展了数学,但并非不讲卦象,而是在奇偶之数上讲卦象变化,主张“数生象”。张载创气学派,程颐创理学派,同其数学派成三足鼎立之势。其易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以乾坤坎离为四正卦,由此推衍出一套图式,进一步发展为李之才的卦变说。认为乾坤坎离为四正卦的图式乃伏羲所画,故称为先天图,称其学为先天学;而汉易中以坎离震兑为四正卦的图式,乃文王之易,是伏羲易的推演,称之为后天之学。邵雍对此两类图式均有解说,但推崇并着重研究先天之学。提出先天之学有卦无文。却尽备天地万物之理。继承发展汉易中的卦气说,抛弃了汉代经师以卦气和象数解易的烦琐经学形式。其八卦和六十四卦次序图,是说明八卦的起源和六十四卦形成次序的。以加一倍法或一分为二法,解释六十四卦数和卦象的形成,把奇偶二数和演变置于第一位,有此数学法则,方有六十四卦,这种解释乃汉唐易学所未见,有排斥了无生有说及汉唐中取象说,创立了以数学观点解易的新流派,并称天地万物都是按八卦生成的次序演变出来的。其八卦和六十四卦方位图,是说明八卦和六十四卦所处方位的。其中方圆合一图是宇宙的时间和空间的间架或模式,用来表示天地万物和人类均处于此空间或模式中。其皇极经世图,将卦气说加以推广,用来解释人类和宇宙变化的规律,并依据阴阳消长规律得出“天地终始”说。主张天地有毁灭、继数,并以元、会、运、世来计算天地历史。认为现世的人类社会已盛极而衰,将历史分为“皇、帝、王、霸“四个时期,提出一代不如一代的历史退化论。其学说经后人发展为算命学,社会上卜卦算命先生,均推邵雍为祖师,标谤其为“康节神数”,在民间破有影响,现存的著作有《皇极经世》(包括《观物内外篇目》、《渔樵问对》、《无名公传》)和《伊川击壤集》二种,前者为其易学哲学著作,后者为其诗集。魏了翁说:“邵子平生之书,其心术之精微在《皇极经世》,其宣寄情意在《击壤集》。”(《性理会通》卷十三) 武汉易学大讲堂转载

赵向阳微博

武汉国学商务顾问有限公司(武汉易学大讲堂) 版权所有

邮箱:manzuyr@163.com 在线QQ:448069585

邮箱:manzuyr@163.com 电话:027-82761397 13476013916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101661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3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