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武汉易学大讲堂 大六壬视频、八字视频学习,风水实战函授、汉派六爻函授皆为国内最高水平!为客户起名字、批八字、合婚、择吉日、测日常百事、看风水!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易学研究 > 易学人物

大家说易

现代易

学易经

易学基础

易学人物

易学专家

易学人物 明代(之一)

来源:作者:admin时间:2013-09-27浏览次数:1172
  章潢 孙应鳌 钱一本 高攀龙 逯中立 张介宾 魏睿 吴桂森 陈祖念
??? 朱睦揳 赵献可 耿桔 曹学佺 钱士升 刘宗周 陆梦龙 卓尔康 张次仲
??? 黄道周 何楷 刘日曦 秦镛 喻国人 李陈玉 程道生 陆西星 王九灵
??? 章潢(1527—1608)明代经学家、哲学家。字本清,江西南昌人。少颖悟好学。构洗堂于东湖,联同志讲学。曾主白鹿洞书院。又辑书百二十七卷为《图书编》。数荐不赴,后遥授顺天府儒学训导,时年七十九岁。对《易》、《诗》、《书》、《春秋》等有研究,各有著述。为学主明善诚身,继善成性。与吴与弼、邓元锡、邓元卿并称“江右四君子”。论《易》主于言象,故引张行成说驳晁公武公理之论。大抵以《汉上易传》为主,杂引虞翻、荀爽九家易及李鼎祚、郑汝谐、林栗、项安世、冯椅、徐大为、吕朴卿诸家,而参以己意。其取象之例甚多,不出本体、互体、伏体三类,虽多本古法,然推衍繁碎,未能尽得经义。著作有《周易象义》、《书经原始》、《诗经原体》、《春秋窍义》、《礼记札言》等。
??? 孙应鳌 明代清平(今属贵州)人,居如臬(今属江苏)。字山甫,谥文恭。幼聪颖异常,日诵千言。嘉靖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出补江西佥事,御流寇有方略,累迁勋阳巡抚。隆庆初上励政亲贤十事,并揭发大珰贪欺罪,皆被赞许而采纳,后入为大理卿,迁礼部右侍郎。后起南工部尚书。其《易》说称天地万物,处处都有易理,在于人心能否明其理。故其说虽认为离数谈理是错的,又认为程颐不取卦变不合易理,实则借《易》以讲学,纵横蔓衍,于易理若离若合,主于自畅其说,不同于诸儒之传只主于释经。著有《淮海易谈》、《律吕分解》、《学孔精言舍汇稿》。
??? 钱一本(1539—1610)明易学家。字国瑞,号启新,常州武进人。万历进士,除庐陵知县、征授御史,巡按广西。上《论相》、《建储》二疏,于诸臣中所言最为耿直,遭神宗忌恨,斥革为民。罢归乡里后筑经正堂,讲学著书,与顾宪成分主东林书院讲席,为东林八君子之一。潜研六经及周敦颐、程颐、程颢诸书,尤精于《易》。历近二十年,著《像象管见》。此书不取京、焦、管、郭之说,亦不取陈抟、李之才之义,惟就卦爻以求象,就象以明人事。象者,天道;像其象者,尽人合天之道。由辞得象,而后无虚悬说理之病,知象为像,而后有神明默成之学。对言象遗理、言理遗象,仿佛其象而仍不知所以为象之弊力主摒弃。虽间有支蔓,然笃实近理者为多。另著《像钞》,虽为像为名,实则衍陈抟之数学。其卦图以朱熹《周易本义》所列九图衍为三十二图,图各有说明,纵横比对,自谓言象而理在其中。然孔子所谓“像者象也”,即指卦爻。朱熹所列九图,后儒已有异同,其三十二图借以旁推,尤为枝蔓。宗“率性修道”,倡“慎独”、“诚明”。认为“性是先天太极之理,心兼后天妙气;性是合虚与气,心是合性与知觉。”还著有《四圣一心录》、《范衍》及《遁世编》等。
??? 高攀龙(1562—1626)明代易学家。初字云从,后改存之,别号景逸。谥忠宪。无锡(今属江苏)人。万历进士,授行人。遭亲丧,家居三十年。天启元年(1621)为光禄少卿,上疏弹劾阁臣方从哲,夺禄一年,改大理少卿。四年任左都御史,揭淮扬御史崔呈秀贪赃秽行,遭魏忠贤诘责,被革职。与顾宪成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海内士大夫称“高顾”。崔呈秀派人往捕,投水死。其《易》学出入朱熹、陆九渊之间,故以“心”言《易》。他又说:“天下有非易之心,而无非心之易,是故贵于学也。学也者,知非易则非心,非心则非易,易则吉,非易则凶,悔,吝”。其说主于学《易》以检心,不同于杨简、王宗传等人,引《易》以归“心学”,引“心学”以归“禅学”。其诠释《易》义,每条不过数言。认为“其知易知其能简,能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周易易简说自序〉)并且认为,五经注于后儒,《易》注于孔子,说《易》者明孔子之言即明《易》。著有《周易易简说》、《二程节录》、《正蒙释》《高子遗书》等。
??? 逯中立 明聊城(今属山东)人。字与权,号确斋。万历进士,官给事中。遇事敢言,先后抗疏为高攀龙、顾宪成讼冤。贬陕西按察司知事,引疾家居卒。《易》说不载经文,只标卦名篇名,博采诸家之说,附以己意。但去取颇为精审,大旨以义理为主,不失纯正。至中孚、复、姤诸卦,也参用易纬卦气起中孚及一卦值六日七分之说。平心论义,不立门户之见。著有《周易答记》、《两垣奏疏》。
??? 张介宾(1562—1639)明医学家,易学家。字景岳,会卿,别号通一子。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幼聪慧,通易学、天文,兵法,精于医术。早年学医于金英,壮岁从戎,身处幕府,游历北方,后回乡专心医学,从事临床及著述,以《内经》为宗,融贯《易》理,并撷取诸医家之长,而自成一家之说。探求哲理在于“摭易理精义用资医学变通”,认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于《周易》”。从“医易同原”、“医易相通”的观点出发,对中医学理论进行了深入和探索和详尽的阐发;明阴阳,辩六变,以分析说明人体生理、病理的发展变化规律,倡“阳非有余,真阴不足”论,以坎卦之象数,水火阴阳之理义,创水火命门学说,临床治疗上着重于补益元阴、元阳。自订不少新方,成为温补学派的主流,为国医学及医易贯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著有《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质疑录》等书。

#p#副标题#e#;">  章潢 孙应鳌 钱一本 高攀龙 逯中立 张介宾 魏睿 吴桂森 陈祖念
??? 朱睦揳 赵献可 耿桔 曹学佺 钱士升 刘宗周 陆梦龙 卓尔康 张次仲
??? 黄道周 何楷 刘日曦 秦镛 喻国人 李陈玉 程道生 陆西星 王九灵
??? 章潢(1527—1608)明代经学家、哲学家。字本清,江西南昌人。少颖悟好学。构洗堂于东湖,联同志讲学。曾主白鹿洞书院。又辑书百二十七卷为《图书编》。数荐不赴,后遥授顺天府儒学训导,时年七十九岁。对《易》、《诗》、《书》、《春秋》等有研究,各有著述。为学主明善诚身,继善成性。与吴与弼、邓元锡、邓元卿并称“江右四君子”。论《易》主于言象,故引张行成说驳晁公武公理之论。大抵以《汉上易传》为主,杂引虞翻、荀爽九家易及李鼎祚、郑汝谐、林栗、项安世、冯椅、徐大为、吕朴卿诸家,而参以己意。其取象之例甚多,不出本体、互体、伏体三类,虽多本古法,然推衍繁碎,未能尽得经义。著作有《周易象义》、《书经原始》、《诗经原体》、《春秋窍义》、《礼记札言》等。
??? 孙应鳌 明代清平(今属贵州)人,居如臬(今属江苏)。字山甫,谥文恭。幼聪颖异常,日诵千言。嘉靖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出补江西佥事,御流寇有方略,累迁勋阳巡抚。隆庆初上励政亲贤十事,并揭发大珰贪欺罪,皆被赞许而采纳,后入为大理卿,迁礼部右侍郎。后起南工部尚书。其《易》说称天地万物,处处都有易理,在于人心能否明其理。故其说虽认为离数谈理是错的,又认为程颐不取卦变不合易理,实则借《易》以讲学,纵横蔓衍,于易理若离若合,主于自畅其说,不同于诸儒之传只主于释经。著有《淮海易谈》、《律吕分解》、《学孔精言舍汇稿》。
??? 钱一本(1539—1610)明易学家。字国瑞,号启新,常州武进人。万历进士,除庐陵知县、征授御史,巡按广西。上《论相》、《建储》二疏,于诸臣中所言最为耿直,遭神宗忌恨,斥革为民。罢归乡里后筑经正堂,讲学著书,与顾宪成分主东林书院讲席,为东林八君子之一。潜研六经及周敦颐、程颐、程颢诸书,尤精于《易》。历近二十年,著《像象管见》。此书不取京、焦、管、郭之说,亦不取陈抟、李之才之义,惟就卦爻以求象,就象以明人事。象者,天道;像其象者,尽人合天之道。由辞得象,而后无虚悬说理之病,知象为像,而后有神明默成之学。对言象遗理、言理遗象,仿佛其象而仍不知所以为象之弊力主摒弃。虽间有支蔓,然笃实近理者为多。另著《像钞》,虽为像为名,实则衍陈抟之数学。其卦图以朱熹《周易本义》所列九图衍为三十二图,图各有说明,纵横比对,自谓言象而理在其中。然孔子所谓“像者象也”,即指卦爻。朱熹所列九图,后儒已有异同,其三十二图借以旁推,尤为枝蔓。宗“率性修道”,倡“慎独”、“诚明”。认为“性是先天太极之理,心兼后天妙气;性是合虚与气,心是合性与知觉。”还著有《四圣一心录》、《范衍》及《遁世编》等。
??? 高攀龙(1562—1626)明代易学家。初字云从,后改存之,别号景逸。谥忠宪。无锡(今属江苏)人。万历进士,授行人。遭亲丧,家居三十年。天启元年(1621)为光禄少卿,上疏弹劾阁臣方从哲,夺禄一年,改大理少卿。四年任左都御史,揭淮扬御史崔呈秀贪赃秽行,遭魏忠贤诘责,被革职。与顾宪成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海内士大夫称“高顾”。崔呈秀派人往捕,投水死。其《易》学出入朱熹、陆九渊之间,故以“心”言《易》。他又说:“天下有非易之心,而无非心之易,是故贵于学也。学也者,知非易则非心,非心则非易,易则吉,非易则凶,悔,吝”。其说主于学《易》以检心,不同于杨简、王宗传等人,引《易》以归“心学”,引“心学”以归“禅学”。其诠释《易》义,每条不过数言。认为“其知易知其能简,能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周易易简说自序〉)并且认为,五经注于后儒,《易》注于孔子,说《易》者明孔子之言即明《易》。著有《周易易简说》、《二程节录》、《正蒙释》《高子遗书》等。
??? 逯中立 明聊城(今属山东)人。字与权,号确斋。万历进士,官给事中。遇事敢言,先后抗疏为高攀龙、顾宪成讼冤。贬陕西按察司知事,引疾家居卒。《易》说不载经文,只标卦名篇名,博采诸家之说,附以己意。但去取颇为精审,大旨以义理为主,不失纯正。至中孚、复、姤诸卦,也参用易纬卦气起中孚及一卦值六日七分之说。平心论义,不立门户之见。著有《周易答记》、《两垣奏疏》。
??? 张介宾(1562—1639)明医学家,易学家。字景岳,会卿,别号通一子。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幼聪慧,通易学、天文,兵法,精于医术。早年学医于金英,壮岁从戎,身处幕府,游历北方,后回乡专心医学,从事临床及著述,以《内经》为宗,融贯《易》理,并撷取诸医家之长,而自成一家之说。探求哲理在于“摭易理精义用资医学变通”,认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于《周易》”。从“医易同原”、“医易相通”的观点出发,对中医学理论进行了深入和探索和详尽的阐发;明阴阳,辩六变,以分析说明人体生理、病理的发展变化规律,倡“阳非有余,真阴不足”论,以坎卦之象数,水火阴阳之理义,创水火命门学说,临床治疗上着重于补益元阴、元阳。自订不少新方,成为温补学派的主流,为国医学及医易贯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著有《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质疑录》等书。

#p#副标题#e#;">  章潢 孙应鳌 钱一本 高攀龙 逯中立 张介宾 魏睿 吴桂森 陈祖念
??? 朱睦揳 赵献可 耿桔 曹学佺 钱士升 刘宗周 陆梦龙 卓尔康 张次仲
??? 黄道周 何楷 刘日曦 秦镛 喻国人 李陈玉 程道生 陆西星 王九灵
??? 章潢(1527—1608)明代经学家、哲学家。字本清,江西南昌人。少颖悟好学。构洗堂于东湖,联同志讲学。曾主白鹿洞书院。又辑书百二十七卷为《图书编》。数荐不赴,后遥授顺天府儒学训导,时年七十九岁。对《易》、《诗》、《书》、《春秋》等有研究,各有著述。为学主明善诚身,继善成性。与吴与弼、邓元锡、邓元卿并称“江右四君子”。论《易》主于言象,故引张行成说驳晁公武公理之论。大抵以《汉上易传》为主,杂引虞翻、荀爽九家易及李鼎祚、郑汝谐、林栗、项安世、冯椅、徐大为、吕朴卿诸家,而参以己意。其取象之例甚多,不出本体、互体、伏体三类,虽多本古法,然推衍繁碎,未能尽得经义。著作有《周易象义》、《书经原始》、《诗经原体》、《春秋窍义》、《礼记札言》等。
??? 孙应鳌 明代清平(今属贵州)人,居如臬(今属江苏)。字山甫,谥文恭。幼聪颖异常,日诵千言。嘉靖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出补江西佥事,御流寇有方略,累迁勋阳巡抚。隆庆初上励政亲贤十事,并揭发大珰贪欺罪,皆被赞许而采纳,后入为大理卿,迁礼部右侍郎。后起南工部尚书。其《易》说称天地万物,处处都有易理,在于人心能否明其理。故其说虽认为离数谈理是错的,又认为程颐不取卦变不合易理,实则借《易》以讲学,纵横蔓衍,于易理若离若合,主于自畅其说,不同于诸儒之传只主于释经。著有《淮海易谈》、《律吕分解》、《学孔精言舍汇稿》。
??? 钱一本(1539—1610)明易学家。字国瑞,号启新,常州武进人。万历进士,除庐陵知县、征授御史,巡按广西。上《论相》、《建储》二疏,于诸臣中所言最为耿直,遭神宗忌恨,斥革为民。罢归乡里后筑经正堂,讲学著书,与顾宪成分主东林书院讲席,为东林八君子之一。潜研六经及周敦颐、程颐、程颢诸书,尤精于《易》。历近二十年,著《像象管见》。此书不取京、焦、管、郭之说,亦不取陈抟、李之才之义,惟就卦爻以求象,就象以明人事。象者,天道;像其象者,尽人合天之道。由辞得象,而后无虚悬说理之病,知象为像,而后有神明默成之学。对言象遗理、言理遗象,仿佛其象而仍不知所以为象之弊力主摒弃。虽间有支蔓,然笃实近理者为多。另著《像钞》,虽为像为名,实则衍陈抟之数学。其卦图以朱熹《周易本义》所列九图衍为三十二图,图各有说明,纵横比对,自谓言象而理在其中。然孔子所谓“像者象也”,即指卦爻。朱熹所列九图,后儒已有异同,其三十二图借以旁推,尤为枝蔓。宗“率性修道”,倡“慎独”、“诚明”。认为“性是先天太极之理,心兼后天妙气;性是合虚与气,心是合性与知觉。”还著有《四圣一心录》、《范衍》及《遁世编》等。
??? 高攀龙(1562—1626)明代易学家。初字云从,后改存之,别号景逸。谥忠宪。无锡(今属江苏)人。万历进士,授行人。遭亲丧,家居三十年。天启元年(1621)为光禄少卿,上疏弹劾阁臣方从哲,夺禄一年,改大理少卿。四年任左都御史,揭淮扬御史崔呈秀贪赃秽行,遭魏忠贤诘责,被革职。与顾宪成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海内士大夫称“高顾”。崔呈秀派人往捕,投水死。其《易》学出入朱熹、陆九渊之间,故以“心”言《易》。他又说:“天下有非易之心,而无非心之易,是故贵于学也。学也者,知非易则非心,非心则非易,易则吉,非易则凶,悔,吝”。其说主于学《易》以检心,不同于杨简、王宗传等人,引《易》以归“心学”,引“心学”以归“禅学”。其诠释《易》义,每条不过数言。认为“其知易知其能简,能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周易易简说自序〉)并且认为,五经注于后儒,《易》注于孔子,说《易》者明孔子之言即明《易》。著有《周易易简说》、《二程节录》、《正蒙释》《高子遗书》等。
??? 逯中立 明聊城(今属山东)人。字与权,号确斋。万历进士,官给事中。遇事敢言,先后抗疏为高攀龙、顾宪成讼冤。贬陕西按察司知事,引疾家居卒。《易》说不载经文,只标卦名篇名,博采诸家之说,附以己意。但去取颇为精审,大旨以义理为主,不失纯正。至中孚、复、姤诸卦,也参用易纬卦气起中孚及一卦值六日七分之说。平心论义,不立门户之见。著有《周易答记》、《两垣奏疏》。
??? 张介宾(1562—1639)明医学家,易学家。字景岳,会卿,别号通一子。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幼聪慧,通易学、天文,兵法,精于医术。早年学医于金英,壮岁从戎,身处幕府,游历北方,后回乡专心医学,从事临床及著述,以《内经》为宗,融贯《易》理,并撷取诸医家之长,而自成一家之说。探求哲理在于“摭易理精义用资医学变通”,认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于《周易》”。从“医易同原”、“医易相通”的观点出发,对中医学理论进行了深入和探索和详尽的阐发;明阴阳,辩六变,以分析说明人体生理、病理的发展变化规律,倡“阳非有余,真阴不足”论,以坎卦之象数,水火阴阳之理义,创水火命门学说,临床治疗上着重于补益元阴、元阳。自订不少新方,成为温补学派的主流,为国医学及医易贯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著有《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质疑录》等书。

#p#副标题#e#;">  魏睿 明松溪(今属福建省)人。字禹卿,号苍水。万历进士。累官湖广按察使。时苗人矿徒为患,睿渝以德意,矿徒解散,焚其巢千七百余所。再擢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卒。明朝自万历后,《易》学弥荒,笃实者局于文字,无所发明,高明者,骛于玄虚,流为恣肆。其说《易》独能博考旧文,兼存古义。认为文王、周公之《易》,即象著理;孔子之《易》,以理明象。又于汉、魏、晋、唐诸家所论象义之中,取其搂于醇正者录之,即象以通《易》义。著《易义古象通》、《方言据》、《西事珥》、《纬谭》等。
??? 吴桂森 明代学者。字叔美,江苏无锡人。万历贡生。与顾宪成、高攀龙讲学东林书院。同郡钱一本善《易》,从之游,尽得其旨要。其《易》说,以钱一本《像象管见》为本而推阐其义,以明师承。其注释,皆一字一句,究寻义理,颇有新义。著有《周易像象述》、《书经说》、《曲礼说》、《息斋笔记》、《真儒一脉》。
??? 陈祖念 明连江(今属福建省)人。字修甫。陈第子。论易注重实用,每卦详论其义,又逐爻寻理,以切于人事为主。每卦之末,皆总论取象之义,多采互体之说。其学对于汉儒、宋儒,均无所偏附。“义理无穷,非言之所能尽。故传注于汉,疏义于唐,议论于宋,日起而日变,而《易》之用,则随时随事可以自察。是以君子居则观象玩辞,动则观变玩占,圣人所以言《易》者,如是而已。《传》曰:‘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朱文公言:‘人能取《易》一卦若一爻熟读而玩之,推于事而反于身,则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无所求而不得,无所处而不当。’此则致用、利用之义也。”(《易用?序》)每卦之末,总论取象之义,多采互体之说。著作有《易用》。
??? 朱睦揳 明代学者,字灌甫,号西亭,学者称西亭先生。休宁(今属安徽)人。周定王六世孙,封镇国中尉。深精经学,尤邃于易、春秋。万历中举周藩宗正,领宗学事。明初藏书之富,推江都葛氏、章丘李氏、睦楔倾资购之,起万卷堂讽诵其中,论者以比汉之刘向。论《易》大旨,辨论诸家说《易》之异同,虽荟萃不多,却颇有卓见。如“乾之四德”,谓程颐《伊川易传》本文言:“视本义为胜”。乾九二利见大人,不专指九五;明夷九三不可疾贞,从项安世以“贞”字为句。“井泥”之“泥”读平声。“勿幕”之“幕”即“囗”字。“数往者顺”,用王安石解。类似训释于明经传有益,非同剽说雷同者可比。著作有《五经稽疑》、《春秋诸传辨疑》、《革除逸史》、《圣典》、《镇平世系记》、《谥苑授经图》、《经序录》、异林》、《韵谱》、《明帝世表》、《周国世系记》、《建文逊国褒忠录》、《陂上集》等。
??? 赵献可(1573—1644)明医学家。字养葵,自号医巫闾子,鄞县(今属浙江)人。《鄞县志》称其“好学淹贯,尤善于《易》而精于医”。学术思想受《周易》影响较深,并善于将易理贯通于医学,颇有独见。如把命门喻为“一身之太极”,把两肾与命门的关系喻为“坎”卦中的两阴爻和一阳爻。详尽阐发和深化了命门学说,指出命门为“主宰先天之体”,有“流行后天之用”。并进一步阐明先后天水火理论,为丰富中医学理论作出了贡献。著有《医贯》、《邯郸遗稿》等著作。
??? 耿桔 明代献县(今属河北省)人,字庭怀。万历举人。讲学虞山书院,官至监察御史。《易》说每卦画六爻而系爻辞于画下,又取反对之卦爻辞倒过来书写,自称古易。依据税与权之本。其于《十翼》则取《文言》“乾元者”以下六十六字,“坤至柔”以下三十四字,认为应当入《彖》;取《文言》“潜龙勿用下也”以下一百零七字,认为应当入《象》,又分《系辞传》为上中下三段,均为无据之说。著有《周易铁笛子》。
??? 曹学佺(1574—1646或1647)明代学者。字能始,号石仓。福建候官(今闽候)人。万历进士。历户部主事、南京户部郎中、四川右参议;广西右参议。因所著《野史纪略》与《三朝要典》抵牾,被削职为民。后起为广西副使,力辞不就,家居二十年,潜心著书。唐王立于闽中,破家起义,历礼部右侍郎,进至尚书。清兵入闽,奔虎山自缢。博闻强记。说《易》专释各卦彖辞,六爻融会一卦之意。其释“鸣鹤在阴”,借用白茅诸句,颇有新义,然于河图、洛书推求不当,以漳浦之学愈衍愈枝。所著《易经通论》佚失。另有《天下一统志》、《天下名山志》、《石仓集》等,时人称为艺林渊薮。
??? 钱士升(1575—1652)明代学者。字抑之,号御冷,晚号塞庵。浙江嘉善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殿试第一,授修撰。破产营护赵南星、魏大中等,颇为东林推重。起为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拜南京礼右侍郎,署尚书事。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内阁。反对在江南刮敛富户,行道实籍没之法,失帝旨,引罪乞休。邵雍探之于气,程颐探之于理,朱熹探之于象。其《易》说自屯以下,于每卦前设互卦,后设对卦,举气在理、象而兼融之,杂采前人之说,断以己意。在明人《易》解中,持论尚为详审。然溺于河洛反对之说。著有《周易揆》、《南宋书》、《逊国逸书》等。
??? 刘宗周(1578—1645)明末哲学家。字起东,号念台,又号克念子,谥忠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万历进士。天启初为礼部主事、右通政,因弹劾魏忠贤、客氏,被革职。崇祯初起为顺天知府、工部侍郎、左都御史等职。清执敢言,虽屡被革职而不顾。南明政权复灭后,绝食而卒。曾讲学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黄宗羲、陈确均出于其门。筑证人书院讲学,以诚意为主,慎独为功,清修笃行。与漳浦黄道周,明末俱以善解易经闻名。道周长于数,其学长于理,多由心得,故不墨守传义。其删《说卦》、《序卦》、《杂卦》三传,虽本旧说,已失先儒谨严之义。至于经文,亦每以意移置,终不可训。著有《周易古文钞》、《道统录》、《阳明传信录》、《刘子全书》、《刘子全书遗编》等。

#p#副标题#e#;">  陆梦龙 明代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字君启。万历进士。右刑部员外郎。累迁贵州右参政监军,官至山东按察副使,调陕西,进布政司参政。崇祯初分守固原,遇民叩关,击却。后隆德被陷,静海被围,梦龙率众御之,所将只三百余人,被围数重,矢石如雨,突围不得出,与二将俱战死。赐谥忠烈。论《易》颇融会宋儒诸说,参以史事,推寻文句。惟不取河图、洛书之说,颇有卓见。著有《易略》、《梃南始末》。
??? 卓尔康 明代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字去病。万历举人。官至工部屯田司郎中,谪常州府检校,为大同谏官,后终于两淮盐运通判。京师陷,悲愤卒。官大同时,卢象升方为总督,延之上座咨兵事,尔康抗谈,漏下乃已,象升用其策多效。《易》说大旨附会河洛,推衍奇偶,纷纭胶葛,展卷如历家之数表。所谓圣人因象示数之本旨,渺不知其所在。并以此作易之奥。其首列为起数之根,有古河图、古洛书、陈希夷龙图别传古河图、今河图、古洛书、`今洛书。龙马所负一图,而有此四本,神龟所呈一书,而有此两本,为后人臆造。著作有《易学残本》、《诗学》、《春秋辨义》等。
??? 张次仲 明代学者。字元岵,号待轩,一号钝庵。海宁(今属浙江省)人。天启举人,入清不仕。其易不涉象数之学,亦不及谶纬迷信,独以义理为宗,所言切于人事。尽废诸图,具有廓清之功。持论最为笃实,于乾卦遵用王弼本,以便解诂,而仍列郑康成本于简端。其所论辨,如谓八卦因重卦之法,自十六、三十二以至六十四,卦变某卦自某卦而来,皆孔子所不言。有《周易玩辞》、《困学论》、《待轩记》、《待轩诗集》等。
??? 黄道周(1585—1646)明末学者。字幼玄、螭若、细遵,号石斋、又螭。福建漳浦人。天启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即以终养归。崇祯初官右中允,后进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南明福王时官礼部尚书。唐王立,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率师至婺源抗击清军,兵败被执至江宁(今江苏南京),不屈死。学识渊博,贯通古今,通晓天文历数。工书善画,文章风节高天下。《易》说专论动爻,于每卦六爻皆就此卦以观其变。此即《左氏春秋》、《国语》所列之古占法。阐明古占法,涉于《易》之本义,但又以占术为能事,故为《易》之逆流。以河图、洛书之数自相乘除,作三十五图。其诗斗差图、诗斗差退限图、诗元命图、春秋元命图,为推衍汉人纬书四始五际之说,作推测之术。发明沈该《易小传》、都挈《易变体义》典型示范每爻之下先列本卦彖辞,次列本卦象辞,然后列本爻象辞,与沈该、都挈之书又各不相同。著有《易象正》。另著《三易洞玑》,用卦图来推测吉凶,但未言及诸及变象,可与《易象正》相为表里。还著有《正洪范明义》、《月令明义》、《儒行集传》、《表记集传》、《缁衣集传》、《春秋揆》、《孝经集传》等。
??? 何楷 明末福建镇海卫(今厦门南)人,字元子,一作玄子。天启进士。崇祯间擢刑科给事中。率直敢言,弹劾温体仁等大臣,贬秩。复劾杨嗣昌,降职。顺治二年(1645)随唐王入闽,擢户部尚书,掌都察院事,因不容于郑芝龙,旋去职。抑郁而卒。博览群书,尤精经学。《易》说前分上下经,而《彖》、《象》、《系辞》诸传之文随卦分列,沿袭费直之意。列《十翼》原文,以还田何之旧。分经分传以存古本,而经下所列《十翼》之文则引以互证。只是在上下经内不当又另立“初”、“中”、“终”诸名。其易学虽博而不精,但是取材宏富,汉晋以来的旧说,杂采并陈,不株守一家一言。辞必有据,亦不作悬空臆断,穿凿附会之说。间有借诂经以言时事,发其感慨。著《古周易订诂》、《诗经世本古义》。
??? 刘日曦 明代彭泽(今属江西)人,字仲升。天启进士。《易》说以邵雍大横、小圆二图为先天,横排、圆排为大成,其小横为太极,阴阳卦序小圆为先天小成,文王卦位为后天小成,汉儒卦气图加以四正之卦为后天大成,杂卦之次则为孔子序卦与文王序卦一例。附以河图、洛书及周敦颐太极图、邵雍皇极经世、阴阳刚柔四象图。与一元消长数各为之说,大抵出于臆撰。其序卦、杂卦二图,非方非圆,不知其出自何处。著《易思图解》。

#p#副标题#e#;">  秦镛 明代无锡(今江苏)人,字大音。崇祯进士,官清江县知县。《易》说据《序卦》言义理而不涉及象数,依据综合后天之易来进行探索。上经分五节,像阳;下经分四节,像阴。每节中又一一分析而引《杂卦》及《彖》、《角》、爻辞来为上下经注解。考《序卦》、《杂卦》,先儒多疑非孔子之书,故言易诸家往往粗陈梗概。至元代萧汉中《读易考原》,述《分卦》、《序卦》之义,才详细发明。其说较萧汉中所推更加详密,但穿凿附会也因过详时时而有。著《易序图说》、《清江县志》。
??? 喻国人 明代易学家。字春山,郴州(今属湖南)人。其《易》说认为先儒多是非倒置,以十为图,九为书,因作辨证,以九为图取天,以十为书配地。河图主生,洛书主克之理,沿袭刘牧旧说。因伏羲以河图为天则,画乾、坎、艮、震四卦;以洛书为天则,画巽、离、坤、兑四卦。由河图四卦得讼、遁十六阳卦,由洛书四卦得家人、中孚十六阴卦。合河洛迭为上下而得否、姤、履、泰三十二阴阳配合之卦。且以揲蓍之数不惟康节茫然,即一行亦属妄附。自以河、洛之议,由已始定。认为数九则满,满则损。数六则谦,谦则益。故大易终不外乾九损三,变为坤六。坤六益三,变为乾九。或乾九坤六爻相损益,十八变而成卦。认为朱熹不知易中十年三年七日八日之意,以及讼九二三百户之数。其于反对两卦得此意与此数。合屯、蒙二卦,以屯下蒙上,说屯二爻为一年。逆数之至蒙五爻,历十爻为十年。合需、讼二卦,以需下讼上,说讼二画九。就是九十户。讼初画六,就是六十户。需上画六,就是六十户。王画九,就是九十户,合计得三百户。认为此意数千年不明。又认为天地十二会真数不出五十五,惜陈抟、邵雍俱未发明。故演天地五十五数图,又复附以河洛真传说,辨蓍短龟长之说。有记载说,假尔泰龟有常,假尔泰筮有常。原龟筮并重。朱熹随意更改祝词,所以重视泰筮。所引证据,出自《文舆记》、《本草图经》诸书。还认为先儒解“易”为“变易”、“交易”,总不如《系辞》“生生之谓易”五字最确。伏羲以河九洛六为天则,始画八卦,因木德为王,木主仁,仁为生生真种子。每卦六爻,推演五行相生之数来配合。著作有《周易辨正》、《河洛定议赞》、《全易十有八变成卦定议》、《周易对卦数变合参》、《河洛真传》、《周易先生真传》等。
??? 李陈玉 明代人。说《易》兼言图画及谈心性二家之说。言图画者弊在支离破碎,谈心性者弊在杳冥恍惚。其说各得二家之弊。其说有二,一为先天古易,释解图画。其突出不同的是,以无极、太极、无极而太极分为三图。以英辅九星之名配先天八卦,以疏附先后之名配后天八卦,支离破碎。二为后天周易,释解经传。虽言象数,而皆出臆说。其《易钤》有言:如想真正懂得易学,须将一切训诂辞章全部删除,即使孔子之语也不过易象一端之论,才有入处。可称作敢为大言。今人也有此论。著有《三易大传》。
??? 程道生 明海宁(今属浙江省)人,字可生。著有《遁甲演义》,“遁甲”为古代方士术数之一,是书得其精要,对遁甲之法及用奇置闰之要,论述颇详。另有《射义新书》。
??? 陆西星(1520—1606)明代道家学者。字长庚,号潜虚,又号方壶外史。扬州兴化(今江苏)人。九次乡试落第,弃儒服,著黄冠,云游各地。伪称在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吕纯阳降临其所居在北海海草堂,亲授丹法二十余日。陆所传功法,以其流行江浙,遂称东派功法,为阴阳派功法。陆的著作集称《方壶外史丛编》,包含《周易参同契测疏》、《周易参同契口义》、《无上玉皇心印妙经测疏》、《黄帝阴符经测疏》、《老子道德经玄览》等,《丛编》有明末孩堂刊本;两种《周易参同契》注本,亦收入举不胜举我绪庚子(1900年)所刊《道统大成》。
??? 王九灵 明代人,活动于万历(1573—1619)间。永嘉(今浙江)人。字子乾,号赘生,为一云游道士,据《校注古文参同契?后序》云,其“黄冠褐服,遍游两都五兵。日惟卖药自治。”师事称为无英子的道人。又据上书自序称,王九灵不苟同于俞琰、陈致虚等人注解《周易参同契》:“一言一字,必求合于身……若言言字字附会牵合,则亦支离决裂甚矣。”所以他依“古文”本,作《校注古文参同契》和《参同契补遗三相类》,云:“敢别为一注。其御政者,只言御政;养性者,只言养性;服食者,只言服食。”实际上,他只是有限度地承认外丹而已。 武汉易学大讲堂转载

赵向阳微博

武汉国学商务顾问有限公司(武汉易学大讲堂) 版权所有

邮箱:manzuyr@163.com 在线QQ:448069585

邮箱:manzuyr@163.com 电话:027-82761397 13476013916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101661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3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