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武汉易学大讲堂 大六壬视频、八字视频学习,风水实战函授、汉派六爻函授皆为国内最高水平!为客户起名字、批八字、合婚、择吉日、测日常百事、看风水!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易学研究 > 易学人物

大家说易

现代易

学易经

易学基础

易学人物

易学专家

易学人物 元代

来源:作者:admin时间:2013-09-27浏览次数:1157
??? 吴澄? 胡炳文? 保巴? 俞琰? 黄泽? 赵采? 董真卿? 王申子?
??? 张理? 李简? 龙仁夫? 萧汉中? 解蒙? 曾贯? 钱义方? 陈应润? 陈致虚
??? 吴澄(1249—1333)宋元之际易学哲学家。字幼清,号草庐,学者称为草庐先生,谥文正。抚州崇仁(今江西崇仁县)人。十五岁时,厌科举,用心儒学。 后校定五经,授徒讲学。三十八岁以后,历任元朝江西儒学副提举、国子司业、翰林学士、国史院编修、太中大夫等官职,但“旋进旋退”。究心于理学,尤精于易 学,被称为“经学之师”。其学本于南宋朱熹,兼宗陆学。主张折衷朱陆,另具特色。自唐代起,易经即以王弼之说为宗,象数之学久置不讲,吴氏著《易纂言》, 一决于象,复倡象数之学。史书称其尽破传注之穿凿,故言《易》者多以之为宗。训解经文,所改经文字句,多依傍胡瑗、程颐、朱熹诸家,具有源流,自为改正者 不多。言经之所以厘为上下,为程颐、朱熹所不及。其解释经义,词简理明,融贯旧闻,颇完备协和。阐明古义,非元、明诸儒空谈妙语者可比。以象数学论说自然 万物、道德性命,笃实不支。然将《系辞传》中上下经十六卦十八爻之文定为错简,移于《文言传》中,不可为训。著有《易纂言》、《易纂言外翼》、《书纂 言》、《草庐精言》、《道德经注》等,后被汇编为《草庐吴文正公全集》。
??? 胡炳文(1250—1333)元学者,字仲统,号云峰,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胡一桂之子。至元二年(1288),任江宁教谕。大德五年(1301), 历信州路学录,辟道一书院山长,调兰溪州学正,不赴。至大间,族子淀建明经书院于婺源,被聘掌教事。其学宗朱熹,尤精于《易》。根据朱熹《周易本义》,折 衷是正,又广采诸家《易》解,互相发明。著有《周易本义通释》,另有《四书通》、《纯正蒙求》、《云峰集》等。
??? 保巴(?—1311)元哲学家,易学家。旧作保八,字公孟,号普庵。蒙古人(一说色目人),居于洛阳,籍贯未详。约于元初任侍郎,后官至尚书右丞。至大四 年(1311)春,武帝崩,仁宗即位,罢尚书省,并与丞相脱虎脱、三宝奴、平章乐实、参政王罴同以“变乱旧章,流毒百姓”的罪名被杀。少好学,精易理。在 其著《易原奥义》中创立了自己的先天图式说。书中所绘“树图”标以根、干、支、气、形、质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等,以表示他所创造的宇宙化万物的先天 图式。称“河图”为“先天图”,“八卦图”为“中天图”,“洛书图”为“后天图”。认为先天即太极,“比为根”;中天即人道,“比为干”;后天即地道, “比为支”。认为自根而干,自干而支末的“运化”过程,即是太极演化万物的逻辑过程。先天图式虽熔众说于一炉,自成体系,但多所附会。以太极为本源的宇宙 本体论思想,多承宋儒,亦有创见。认为阴阳二气转化为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有个“气变质成”的阶段。见解深刻。继承并发挥魏代王弼的“言不尽意”说,提出了 “言不尽意,以心会心”的认识论观点,认为“言”既不能表达意,就只有通过主观的心去领悟客观的“心”——太极之理。对《易》学的辩证法思想,也有较重要 的发挥。认为“物极必反,道穷必变”是阴阳变化的实质,在一切事物中普遍存在。指出“一生二,二生万物”是“奇生偶”,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二者 可以相有而不可以相无,要其归则一而二,二而一。”天有阴阳,地有刚柔,人有仁义。比较明确地表述了对立统一思想。但其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 其易学哲学思想,远接王弼,近承宋儒,兼收并蓄,熔冶加工,自成一家之言,重在阐发易理,用于实际。在《周易原旨》中提出“君子体而用之”的命题,侧重发 挥易学中的辩证观点,具体分析了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指明处理事物的方法,体现了在易学研究中重视致用的学风。其学术思想在当时颇有影响,曾奉诏为皇太子 讲“易学”。著作有《易源奥义》、《周易原旨》、《系辞》,统名《易体用》,《周易尚古》(已佚),及《进太子笺》。

#p#副标题#e#;">??? 吴澄? 胡炳文? 保巴? 俞琰? 黄泽? 赵采? 董真卿? 王申子?
??? 张理? 李简? 龙仁夫? 萧汉中? 解蒙? 曾贯? 钱义方? 陈应润? 陈致虚
??? 吴澄(1249—1333)宋元之际易学哲学家。字幼清,号草庐,学者称为草庐先生,谥文正。抚州崇仁(今江西崇仁县)人。十五岁时,厌科举,用心儒学。 后校定五经,授徒讲学。三十八岁以后,历任元朝江西儒学副提举、国子司业、翰林学士、国史院编修、太中大夫等官职,但“旋进旋退”。究心于理学,尤精于易 学,被称为“经学之师”。其学本于南宋朱熹,兼宗陆学。主张折衷朱陆,另具特色。自唐代起,易经即以王弼之说为宗,象数之学久置不讲,吴氏著《易纂言》, 一决于象,复倡象数之学。史书称其尽破传注之穿凿,故言《易》者多以之为宗。训解经文,所改经文字句,多依傍胡瑗、程颐、朱熹诸家,具有源流,自为改正者 不多。言经之所以厘为上下,为程颐、朱熹所不及。其解释经义,词简理明,融贯旧闻,颇完备协和。阐明古义,非元、明诸儒空谈妙语者可比。以象数学论说自然 万物、道德性命,笃实不支。然将《系辞传》中上下经十六卦十八爻之文定为错简,移于《文言传》中,不可为训。著有《易纂言》、《易纂言外翼》、《书纂 言》、《草庐精言》、《道德经注》等,后被汇编为《草庐吴文正公全集》。
??? 胡炳文(1250—1333)元学者,字仲统,号云峰,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胡一桂之子。至元二年(1288),任江宁教谕。大德五年(1301), 历信州路学录,辟道一书院山长,调兰溪州学正,不赴。至大间,族子淀建明经书院于婺源,被聘掌教事。其学宗朱熹,尤精于《易》。根据朱熹《周易本义》,折 衷是正,又广采诸家《易》解,互相发明。著有《周易本义通释》,另有《四书通》、《纯正蒙求》、《云峰集》等。
??? 保巴(?—1311)元哲学家,易学家。旧作保八,字公孟,号普庵。蒙古人(一说色目人),居于洛阳,籍贯未详。约于元初任侍郎,后官至尚书右丞。至大四 年(1311)春,武帝崩,仁宗即位,罢尚书省,并与丞相脱虎脱、三宝奴、平章乐实、参政王罴同以“变乱旧章,流毒百姓”的罪名被杀。少好学,精易理。在 其著《易原奥义》中创立了自己的先天图式说。书中所绘“树图”标以根、干、支、气、形、质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等,以表示他所创造的宇宙化万物的先天 图式。称“河图”为“先天图”,“八卦图”为“中天图”,“洛书图”为“后天图”。认为先天即太极,“比为根”;中天即人道,“比为干”;后天即地道, “比为支”。认为自根而干,自干而支末的“运化”过程,即是太极演化万物的逻辑过程。先天图式虽熔众说于一炉,自成体系,但多所附会。以太极为本源的宇宙 本体论思想,多承宋儒,亦有创见。认为阴阳二气转化为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有个“气变质成”的阶段。见解深刻。继承并发挥魏代王弼的“言不尽意”说,提出了 “言不尽意,以心会心”的认识论观点,认为“言”既不能表达意,就只有通过主观的心去领悟客观的“心”——太极之理。对《易》学的辩证法思想,也有较重要 的发挥。认为“物极必反,道穷必变”是阴阳变化的实质,在一切事物中普遍存在。指出“一生二,二生万物”是“奇生偶”,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二者 可以相有而不可以相无,要其归则一而二,二而一。”天有阴阳,地有刚柔,人有仁义。比较明确地表述了对立统一思想。但其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 其易学哲学思想,远接王弼,近承宋儒,兼收并蓄,熔冶加工,自成一家之言,重在阐发易理,用于实际。在《周易原旨》中提出“君子体而用之”的命题,侧重发 挥易学中的辩证观点,具体分析了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指明处理事物的方法,体现了在易学研究中重视致用的学风。其学术思想在当时颇有影响,曾奉诏为皇太子 讲“易学”。著作有《易源奥义》、《周易原旨》、《系辞》,统名《易体用》,《周易尚古》(已佚),及《进太子笺》。

#p#副标题#e#;">??? 吴澄? 胡炳文? 保巴? 俞琰? 黄泽? 赵采? 董真卿? 王申子?
??? 张理? 李简? 龙仁夫? 萧汉中? 解蒙? 曾贯? 钱义方? 陈应润? 陈致虚
??? 吴澄(1249—1333)宋元之际易学哲学家。字幼清,号草庐,学者称为草庐先生,谥文正。抚州崇仁(今江西崇仁县)人。十五岁时,厌科举,用心儒学。 后校定五经,授徒讲学。三十八岁以后,历任元朝江西儒学副提举、国子司业、翰林学士、国史院编修、太中大夫等官职,但“旋进旋退”。究心于理学,尤精于易 学,被称为“经学之师”。其学本于南宋朱熹,兼宗陆学。主张折衷朱陆,另具特色。自唐代起,易经即以王弼之说为宗,象数之学久置不讲,吴氏著《易纂言》, 一决于象,复倡象数之学。史书称其尽破传注之穿凿,故言《易》者多以之为宗。训解经文,所改经文字句,多依傍胡瑗、程颐、朱熹诸家,具有源流,自为改正者 不多。言经之所以厘为上下,为程颐、朱熹所不及。其解释经义,词简理明,融贯旧闻,颇完备协和。阐明古义,非元、明诸儒空谈妙语者可比。以象数学论说自然 万物、道德性命,笃实不支。然将《系辞传》中上下经十六卦十八爻之文定为错简,移于《文言传》中,不可为训。著有《易纂言》、《易纂言外翼》、《书纂 言》、《草庐精言》、《道德经注》等,后被汇编为《草庐吴文正公全集》。
??? 胡炳文(1250—1333)元学者,字仲统,号云峰,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胡一桂之子。至元二年(1288),任江宁教谕。大德五年(1301), 历信州路学录,辟道一书院山长,调兰溪州学正,不赴。至大间,族子淀建明经书院于婺源,被聘掌教事。其学宗朱熹,尤精于《易》。根据朱熹《周易本义》,折 衷是正,又广采诸家《易》解,互相发明。著有《周易本义通释》,另有《四书通》、《纯正蒙求》、《云峰集》等。
??? 保巴(?—1311)元哲学家,易学家。旧作保八,字公孟,号普庵。蒙古人(一说色目人),居于洛阳,籍贯未详。约于元初任侍郎,后官至尚书右丞。至大四 年(1311)春,武帝崩,仁宗即位,罢尚书省,并与丞相脱虎脱、三宝奴、平章乐实、参政王罴同以“变乱旧章,流毒百姓”的罪名被杀。少好学,精易理。在 其著《易原奥义》中创立了自己的先天图式说。书中所绘“树图”标以根、干、支、气、形、质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等,以表示他所创造的宇宙化万物的先天 图式。称“河图”为“先天图”,“八卦图”为“中天图”,“洛书图”为“后天图”。认为先天即太极,“比为根”;中天即人道,“比为干”;后天即地道, “比为支”。认为自根而干,自干而支末的“运化”过程,即是太极演化万物的逻辑过程。先天图式虽熔众说于一炉,自成体系,但多所附会。以太极为本源的宇宙 本体论思想,多承宋儒,亦有创见。认为阴阳二气转化为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有个“气变质成”的阶段。见解深刻。继承并发挥魏代王弼的“言不尽意”说,提出了 “言不尽意,以心会心”的认识论观点,认为“言”既不能表达意,就只有通过主观的心去领悟客观的“心”——太极之理。对《易》学的辩证法思想,也有较重要 的发挥。认为“物极必反,道穷必变”是阴阳变化的实质,在一切事物中普遍存在。指出“一生二,二生万物”是“奇生偶”,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二者 可以相有而不可以相无,要其归则一而二,二而一。”天有阴阳,地有刚柔,人有仁义。比较明确地表述了对立统一思想。但其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 其易学哲学思想,远接王弼,近承宋儒,兼收并蓄,熔冶加工,自成一家之言,重在阐发易理,用于实际。在《周易原旨》中提出“君子体而用之”的命题,侧重发 挥易学中的辩证观点,具体分析了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指明处理事物的方法,体现了在易学研究中重视致用的学风。其学术思想在当时颇有影响,曾奉诏为皇太子 讲“易学”。著作有《易源奥义》、《周易原旨》、《系辞》,统名《易体用》,《周易尚古》(已佚),及《进太子笺》。

#p#副标题#e#;">??? 俞琰(1258—1314)琰一作琬。宋元之际易学家、道教学者。字玉吾,自号金阳子、林屋山人、石涧道人。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曾以词赋见称。宋 亡,隐居著述。精于《易》学,说《易》初主程颐、朱熹之说,后研求经文,创发新义,自为一家之言。如与孟淳讲坤卦六二爻,云:“六二既中且正,是以其德直 方,唯从乾阳之大,不习坤阴之小,故无不利”。其说与诸儒不同。论刚柔往来,则以两卦反对见义例,较朱熹卦变之说更接近自然。《易》图多本邵雍,论象数之 学,则驳张行成以“元亨利贞”为《周易》起数于四之证。于《易》苦思力索,积平生之力,达三四十年之久,冥心独造,其论往往超过前人。著《周易集说》、 《读易举要》、《易外别传》、《易图纂要》。曾精研道家学说,著有《阴符经注》、《周易参同契发挥释疑》、《玄学正宗》等。另有《林屋山人集》。
??? 黄泽(1260—1346)元学者,易学家。字楚望。资州(今江西资中)人。家在江州(今江西九江)。以明经学道为志,钻研程朱理学。大德中,授江州景星 书院山长,迁南昌东湖书院山长,后家居授徒。精《易》学,曾受吴澄赞赏。说《易》以明象为本,明象则以卦序为本,其占法则以《左传》为主。认为王弼废象 数,遁于玄虚;汉儒用象数,失于繁碎。故折中以斟酌其平。其中历陈《易》学不能复古者共十三事;《易》之名义、重卦之义、逆顺之义、卦名之义、卦变之义、 卦名、《易》数之原、《易》之辞义、《易》之占辞、蓍法、占法、《序卦》及攘误疑字。持论皆有根据,颇能发明古义,可为说《易》之准则。著作有《易学滥 觞》。
??? 赵采 元潼川(今属四川省三台县)人。字德亮,号隆斋。说《易》以宋学为宗,兼为象数变互,颇存古义,非守一家之言。推崇邵雍、程颐、朱熹之学,认为:“有康节 邵子推明羲、文之卦画,而象数之学著;有伊川程子推衍夫子之意,而卦画之理明。洎武夷朱文公作《本义》,厘正上下经、《十翼》而还其旧作,《启蒙》本邵 子,而发先天。虽《本义》专主卜筮,然于门人问答。又以为《易》中先儒旧说皆不可废。但互体、飞伏、纳甲之类,未及致思耳。故愚以为今时学者之读《易》, 当由邵、程、朱三先生之说溯而上之。”(《周易程朱传义折衷?自序》)著有《周易程朱传义折衷》,节录程子《易传》、朱子《本义》之说,益以《语录》诸 书,列之于前,而以已说附于其后。
??? 董真卿 元代易学家。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人,胡一桂弟子。认为诸家之《易》,途虽殊而归则同,故兼收博采,或主义理,或主象占,先儒诸说,见智见仁,各明一义, 不主一家之说,务持象数、义理二家之平。然其变易经文,不免有失先儒谨严之意。著有《周易会通》,即如苏轼、朱震林栗三家之书,为朱熹所不取,亦皆收录。
??? 王申子 元邛州(今属四川邛崃县)人。字巽卿。皇庆中充武昌路南阳书院山长,后寓居慈利州天门山。说《易》力主数学,持论与先儒迥异。以河图配先天卦,以洛书配后 天卦。对陈抟、邵雍、程颐、朱熹之说一概辩其有误。于说《易》七百余家中,唯取《河图洛书》、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周敦颐太极图六家。万事不出乎奇 偶,故图书之学,纵横反覆,皆可以通。诠通经文,以辞变、象占、比应、乘承为说,绝不生义于图书。其说平正切实,多所发明。历三十年始成《大易缉说》,另 著有《春秋类传》。
??? 张理 元代清江(今江西庐陵)人,字仲纯。延祐中官福州儒学提举。精研象数,兼取以邵雍为代表的“先天图”学、以周敦颐为代表的“太极图”学、以刘牧为代表的 “河图”“洛书”学等三家之说。以解说“龙图三变”而闻名。认为第三变“始龙图之未合也,惟五十五数。上二十五,天数也。中贯三五九,外包之十五,尽天三 天五天九并十五之位,后形一六无位,又显二十四之为用也。兹所谓天垂象矣。下三十,地数也,亦分五位,皆明五之用也。十分而为六,形地之象焉”。(《易象 图说?序》)此一变为天地未合之数。第二变“六分而成四象,地六不配。在上则一不配,形二十四。在下则六不用,亦形二十四”。(同上)此二变为天地已合之 位。第三变“后既合也,天一居上为道之宗,地六居下为地之本,三干地二地四为之用。三若在阳则避孤阴,在阴则避寡阳。大矣哉!龙图之变,歧分万途”。(同 上)此三变为龙马负图之形。按其《易》说,有两种情况:一是两图相重,即为五行生成图,刘牧称为洛书。二是两图相交,即为九宫图,刘牧称为河图。著有《大 易象数钩深图》、《易象图说》。
??? 李简 元代人。里贯未详。仁宗时曾官泰安。说《易》收集六十四家《易》著,列先儒诸说,并且阐明一己之新义,论述亦淳实清晰。所辑虽仅存十分之一,其功可与李鼎祚、房审权并列。著有《学易记》。

#p#副标题#e#;">??? 龙仁夫 元代吉安(所在今吉安市、辖境相当今江西吉水、万安间的赣江流域)人。字观复。博究经史,以道自任。用荐为江浙儒学副提举,不就。为文奇逸流丽。晚年侨居 黄州(今属湖北黄冈)。学者称麟洲先生。《易》说主南宋朱熹《周易本义》,每卦爻下,各分变象、辞占。虽根据程颐《伊川易传》、朱熹《周易本义》之说多, 而意在即象释义,于卦象、爻象互明其义,反复推阐,抒其心得,不墨守旧文。创而有本,与游谈无根者有异,多发前儒之所未发。著《周易集注》。
??? 萧汉中 元代泰和(今属江西省)人。字景元。《易》说出自邵雍之学,推阐卦序,颇具精理,依经立义,认为黑白奇偶蔓衍而不可穷尽。解说以圆图乾、坤、坎、离居四 正,为上经之主卦,以兑、艮、巽、震居四隅,为下经之主卦。申明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多喜分合不可更易。乾、坤之后,受以屯、蒙;地、蒙之后,受以 需、讼;其次序不可乱。论三十六宫阴阳清长之机,以互明其义。著《读易考原》。明初朱升作《周易旁注》,采录其文,附于末卷,因以得存。
??? 解蒙 元代吉水(今属江西省)人。字求我。天历举人。说《易》于彖爻之下,代辑先儒之说,荟萃群言,而后乃发明己意。颇能得其精要。凡自注亦皆简明。如“颐六 三”注:“颐养之道,以安静为无失。二三动体,故颠拂而凶;四五静休,故颠拂亦吉。”又如“恒彖”注:“恒有二义,利贞者,不易之恒,所以体常;利有往来 者,不已之恒,所以尽变。天地圣人所以能恒者,以其能尽变也。”其义多依据前人之说,诠释明晰,有益后学。著《易精蕴大义》。
??? 曾贯 元代泰和(今属江西省)人。字传道。天历举人。官绍兴府照磨。元季兵乱,弃官家居。乡人推率义军,后御龙泉寇,战败守节死。其成仁取义,无愧完人。纯以义 理说《易》。体例为:每篇统论一卦六爻之大义,再举他卦辞义相近者相互参证以求异同之故。如“乾卦”注:“乾六爻不言吉,无往而非吉也。初九处之以勿用, 即初九之吉。上九处之以无悔,即上九之吉。二之见、五之飞、三四无不中;位或失于正,而圣人处之则无不正。所谓刚健中正,纯粹以精者,吉有大于此乎?”又 如“艮卦”注:“敦临、敦艮皆吉,何也?曰敦者,厚道也。厚于治人则人无不服者,临是也。厚于治己而己无不修者,艮是也。人之自处容可处于薄乎?”凡此诸 条,立义皆为纯正,其他剖析微细,往往能出前儒训解之外。间取互体立说,时存古义,尤善于持平。在说《易》诸家中,可谓明白而笃实不支。著有《易学变通》 及《四书类辨》、《学庸标著》等。
??? 钱义方 元湖州(今浙江省吴兴县)人。字子宜。尝举进士。其仕履不可考。注重易图研究,大抵衍陈抟 、邵雍之余绪。认为《系辞》兼言河图洛书,其理相通,并非据洛书以作《易》,陈抟因《易》而演图,并非伏羲据图以画卦,可谓独识其真,皆为笃实之论。所演 二十七图,亦因旧图而来。奇偶之数,愈推愈有。人自为说,而其理皆通。著有《周易图说》。
??? 陈应润 元天名(今浙江省)人。字泽云。至正间官桐江宾幕。说《易》认为义理玄妙之谈,堕于老、庄;先天诸图,杂以《参同契》炉火之说,皆非《易》之本旨。自宋以 后,毅然首破陈抟之学。论八卦,唯据《说卦传》“帝出乎震”一节,为八卦之正位;以“天地定位”一节,定为八卦相错之用。论太极、两仪、四象,以天地为两 仪,以四方为四象。又谓未分八卦,不应先有揲蓍之法,分阴阳为太、少。周敦颐无极、太极、二气、五行之说,只是一家之说,不可以解释《易》。所注采用王弼 本,唯有上下经六十四卦,据《左传》“某卦之某卦》之例。称一卦可变六十四卦、六爻可变三百八十四爻,据焦延寿《易林》之例。本古占法而推原其变通之意。 每爻大多证以史事。著的《周易爻变义蕴》。其书在宋元人《易》解中,翘然独秀。
??? 陈致虚 元代内丹家,《周易参同契》重要注家之一。字观吾,号上阳子。江右庐陵(今江西吉安附近)人。为宗脉上、理论上融合全真道教南北宗的代表人物,影响很大。 全真北宗实际创教人王矗,号重阳;传马钰,号丹阳;三传宋有道,字德芳,号披云;四传李珏,字双玉,号太虚;五传张模,字君范,号紫琼;六传赵友钦,号缘 督;七传即至陈致虚,陈弟子百余。据陈之《金丹大要》自叙:“年且四十,伏蒙我师,授以正道。阙后复遇青城老师,传先天一气,坎月离日,金丹之旨,抽添运 用,火候之秘。“此即其继承南宗之经过。陈致虚著有《周易参同契分章注》、《金丹大要》、《度人上品妙经注解》等。 武汉易学大讲堂转载

赵向阳微博

武汉国学商务顾问有限公司(武汉易学大讲堂) 版权所有

邮箱:manzuyr@163.com 在线QQ:448069585

邮箱:manzuyr@163.com 电话:027-82761397 13476013916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101661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3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