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武汉易学大讲堂 大六壬视频、八字视频学习,风水实战函授、汉派六爻函授皆为国内最高水平!为客户起名字、批八字、合婚、择吉日、测日常百事、看风水!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易学研究 > 易学人物

大家说易

现代易

学易经

易学基础

易学人物

易学专家

易学人物 清代(之三)

来源:作者:admin时间:2013-09-27浏览次数:1164
???? 纳兰性德 王心敬 李恭 杨名时 朱轼 任启运 晏斯盛 惠士奇 江永 薛雪?
??? 程廷祚 潘思榘 惠栋 魏枢 张叙全祖望庄存与汪宪 钱大昕 刘一明 金榜 邵宝华

??? 纳兰性德(1654—1685)清著名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椤伽山人,满州正黄旗人,纳兰氏。大臣明珠之子,尚书徐乾学门生。十六岁时中进士,授乾清门侍卫,屡奉使边疆,宣抚诸少数民族。一生多与文人交游,工于词作,风格清新流畅,近南唐后主。晚年悉攻经史,搜求宋元诸家经解,从事经学考据。说易理说兼备,不主一家之说。取宋陈友文《大易集义》、方闻一《大易粹言》二书而合辑之,撰《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宋儒微义,已略于此书。另有《纳兰词》、《通志堂集》等。
??? 王心敬(1656—1738)清代学者,易学家。字尔缉,号丰川。雩县(今属陕西户县)人。诸生。受业于李容。多次举荐,皆不就。曾主讲江汉书院。精于《易》,善推阐易理。其易说皆明白正大,切近人事,最为笃实,对学者深为有益。认为学《易》可以无大过,此为四圣人系《易》之本旨,也为学易之要领。《易》是道人事之书,阴阳消长,只是借来作影子罢了,所以说:易即象,象即像。对阴阳消长看得不明,是影子不真。置象言易,此称悬空;执象舍义,此为泥迹。象义双显,则用体一源,显微无间。如易不关象,不知义取何处。不属卜筮,不知设蓍为何。认为汉唐之易,流连不舍于训诂,宋明之易,多玩弄聪明;训诂非易,而聪明乱《易》而易亡。又认为义言象占,同体共贯,废一不得,泥一不得。后儒纷纷主象、主教、主理、主卜筮、主错综之变,是舍大道而旁入山径。至于互卦之说,老阴老阳始变之说,错综之说,卦变之说,以及左氏所载古占法,都斥而不信。著有《丰川易说》、《关学编》、《尚书质疑》、《丰川全集》、《丰川续集》等。
??? 李恭(1659—1733)清初思想家、易学家。字刚主,号怒容。直隶蠡县(今属河北)人。康熙举人。早年师事颜元,与颜元同创“颜李学派”。三十二岁中举后,游学南北,结交名士,研讨学术,使颜李之学广为传播。授通州学政,不久以母老告归。晚年隐居家乡,修葺习斋学舍,讲学其中,弟子甚多。博学工文辞,与姜宸英齐名。论易大旨为圣教罕言性天,乾坤四德,必归人事。以下屯、建候、蒙初筮,每卦亦皆以人事立言。陈抟《龙图易》、刘牧《易数钩隐图》经及探元极、推先天者,皆使易道入于无用。《参同契》、《三易洞玑》诸书,皆异端方技之传,其说适足以乱《易》。即五行胜负,分卦直日、一世二世三世四世诸说,亦皆于三圣所言之外,再生枝节。故说颇为淳实,不涉支离恍惚之谈。其驳“卦变”之说,发例于《系辞传》;驳河图、洛书之说,发例于《系辞传》;驳先天、八卦之说,发例于《说卦传》。其余只明经义,不再驳正旧文。大抵以观象为主,兼用互体。传注多采李鼎祚、毛奇龄、胡渭之说。明朝自隆庆、万历以后,言义理者以心学窜入易学,牵持禅学倡以解经。言象数者奇偶与黑白递相推衍,图日积而日多,反置象占、辞变、吉凶悔吝于不问。李恭皆引而归之于人事,深得圣人垂教之旨。为学务以实用之主,指斥程、朱、陆、王理学皆为空谈。著作《周易传注》、《周易筮考》、《大学辨业》、《论学》、《论语传注问》、《恕学文集》等,后人辑有《颜李遗书》和《颜李丛书》。
??? 杨名时(1661—1737)清学者。字宾实,号凝斋,谥文定。江苏江阴人。康熙进士。历任庶吉士、检讨学士等职。任云南巡抚,擢云贵总督。喜诂名钓誉,苟且因循。后因题本误载密谕等事革职。官至礼部尚书兼国子监祭酒。次年病死。因为是李光地门下,故其易学多得之光地。虽《说卦传》及附论《易学启蒙》之类颇推衍先天诸图,尚不至于支离附会。其诠释经传则纯以义理为宗,不涉象数。大抵与程颐、朱熹之义不为苟异,也不为苟同。在宋学之中,可谓明白而笃实。著有《周易劄记》、《易义随记》、《诗义记讲》等。
??? 朱轼(1665—1736)清代学者,易学家。字若瞻,号可亭,谥文端。高安(今属江西)人。康熙进士。知潜江县,执法不畏强暴权势。任陕西学政,得好评,升浙江巡抚,筑海塘,建书院,擢左都御史,加吏部尚业特衔,不久加太子太保,晋太子太傅,授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论易因程颐《伊川易传》。朱熹《周易本义》互有异同,为统一见,不再两可其说而滋生分歧,对两义各有发明,可以并行不悖者,都加摘录而附以诸儒之论。其中诸儒之论有胜过两义者,则舍两义而从诸儒之论,并附以己见。认为自王弼始遗像言理,但易即象,有象才有理,理从象生。雷、风、山、泽以及乾马、坤牛、震龙、巽鸡之类,均为象,就是卦之刚柔、上下、应比、承乘,也都没有离开象。认为纳甲、飞伏等术数之学,也为易的一部分,何况中爻互卦,倒巽、倒兑、厚离、厚坎之象,皆卦体之显而易明者。又称卦有对易、反易,反易之义,先儒有言已备,来知德称卦综为误。又称程颐不取卦变,谓凡卦皆自乾坤来,但合于《彖传》,终究不能完全协和,故一遵朱熹一阴一阳自姤复之说。又称宋、元以来易图不下数千,多与四圣精义了无关系,故一概不录,只分析朱熹各图之义而图仍不载。著有《周易传易合订》、《周易注解》、《周礼注解》、《朱文端公集》。
??? 任启运(1670—1744)清代学者。字翼圣,号钓台。江苏荆溪(今宜兴)人。雍正进士。授翰林院检讨。乾隆时,历官中允、侍讲、侍讲学士、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宗人府府丞等。精理学,治经考据精核。论易宗朱熹。称读《易》当先观图像,故广代诸图,又以己见推广。认为文王、周公卦画出自伏羲图,伏羲之图出版河洛,五十为图书之“中”,学易不以五十为中,即失其本。其说颇为新奇。诠释经义,则多发前人所未发。大抵观象玩辞,时阐精理,实不全从图书生解。著述颇富,著有《周易洗心》、《宫室考》、《孝经章句》、《礼记章句》等。

#p#副标题#e#;">???? 纳兰性德 王心敬 李恭 杨名时 朱轼 任启运 晏斯盛 惠士奇 江永 薛雪?
??? 程廷祚 潘思榘 惠栋 魏枢 张叙全祖望庄存与汪宪 钱大昕 刘一明 金榜 邵宝华

??? 纳兰性德(1654—1685)清著名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椤伽山人,满州正黄旗人,纳兰氏。大臣明珠之子,尚书徐乾学门生。十六岁时中进士,授乾清门侍卫,屡奉使边疆,宣抚诸少数民族。一生多与文人交游,工于词作,风格清新流畅,近南唐后主。晚年悉攻经史,搜求宋元诸家经解,从事经学考据。说易理说兼备,不主一家之说。取宋陈友文《大易集义》、方闻一《大易粹言》二书而合辑之,撰《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宋儒微义,已略于此书。另有《纳兰词》、《通志堂集》等。
??? 王心敬(1656—1738)清代学者,易学家。字尔缉,号丰川。雩县(今属陕西户县)人。诸生。受业于李容。多次举荐,皆不就。曾主讲江汉书院。精于《易》,善推阐易理。其易说皆明白正大,切近人事,最为笃实,对学者深为有益。认为学《易》可以无大过,此为四圣人系《易》之本旨,也为学易之要领。《易》是道人事之书,阴阳消长,只是借来作影子罢了,所以说:易即象,象即像。对阴阳消长看得不明,是影子不真。置象言易,此称悬空;执象舍义,此为泥迹。象义双显,则用体一源,显微无间。如易不关象,不知义取何处。不属卜筮,不知设蓍为何。认为汉唐之易,流连不舍于训诂,宋明之易,多玩弄聪明;训诂非易,而聪明乱《易》而易亡。又认为义言象占,同体共贯,废一不得,泥一不得。后儒纷纷主象、主教、主理、主卜筮、主错综之变,是舍大道而旁入山径。至于互卦之说,老阴老阳始变之说,错综之说,卦变之说,以及左氏所载古占法,都斥而不信。著有《丰川易说》、《关学编》、《尚书质疑》、《丰川全集》、《丰川续集》等。
??? 李恭(1659—1733)清初思想家、易学家。字刚主,号怒容。直隶蠡县(今属河北)人。康熙举人。早年师事颜元,与颜元同创“颜李学派”。三十二岁中举后,游学南北,结交名士,研讨学术,使颜李之学广为传播。授通州学政,不久以母老告归。晚年隐居家乡,修葺习斋学舍,讲学其中,弟子甚多。博学工文辞,与姜宸英齐名。论易大旨为圣教罕言性天,乾坤四德,必归人事。以下屯、建候、蒙初筮,每卦亦皆以人事立言。陈抟《龙图易》、刘牧《易数钩隐图》经及探元极、推先天者,皆使易道入于无用。《参同契》、《三易洞玑》诸书,皆异端方技之传,其说适足以乱《易》。即五行胜负,分卦直日、一世二世三世四世诸说,亦皆于三圣所言之外,再生枝节。故说颇为淳实,不涉支离恍惚之谈。其驳“卦变”之说,发例于《系辞传》;驳河图、洛书之说,发例于《系辞传》;驳先天、八卦之说,发例于《说卦传》。其余只明经义,不再驳正旧文。大抵以观象为主,兼用互体。传注多采李鼎祚、毛奇龄、胡渭之说。明朝自隆庆、万历以后,言义理者以心学窜入易学,牵持禅学倡以解经。言象数者奇偶与黑白递相推衍,图日积而日多,反置象占、辞变、吉凶悔吝于不问。李恭皆引而归之于人事,深得圣人垂教之旨。为学务以实用之主,指斥程、朱、陆、王理学皆为空谈。著作《周易传注》、《周易筮考》、《大学辨业》、《论学》、《论语传注问》、《恕学文集》等,后人辑有《颜李遗书》和《颜李丛书》。
??? 杨名时(1661—1737)清学者。字宾实,号凝斋,谥文定。江苏江阴人。康熙进士。历任庶吉士、检讨学士等职。任云南巡抚,擢云贵总督。喜诂名钓誉,苟且因循。后因题本误载密谕等事革职。官至礼部尚书兼国子监祭酒。次年病死。因为是李光地门下,故其易学多得之光地。虽《说卦传》及附论《易学启蒙》之类颇推衍先天诸图,尚不至于支离附会。其诠释经传则纯以义理为宗,不涉象数。大抵与程颐、朱熹之义不为苟异,也不为苟同。在宋学之中,可谓明白而笃实。著有《周易劄记》、《易义随记》、《诗义记讲》等。
??? 朱轼(1665—1736)清代学者,易学家。字若瞻,号可亭,谥文端。高安(今属江西)人。康熙进士。知潜江县,执法不畏强暴权势。任陕西学政,得好评,升浙江巡抚,筑海塘,建书院,擢左都御史,加吏部尚业特衔,不久加太子太保,晋太子太傅,授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论易因程颐《伊川易传》。朱熹《周易本义》互有异同,为统一见,不再两可其说而滋生分歧,对两义各有发明,可以并行不悖者,都加摘录而附以诸儒之论。其中诸儒之论有胜过两义者,则舍两义而从诸儒之论,并附以己见。认为自王弼始遗像言理,但易即象,有象才有理,理从象生。雷、风、山、泽以及乾马、坤牛、震龙、巽鸡之类,均为象,就是卦之刚柔、上下、应比、承乘,也都没有离开象。认为纳甲、飞伏等术数之学,也为易的一部分,何况中爻互卦,倒巽、倒兑、厚离、厚坎之象,皆卦体之显而易明者。又称卦有对易、反易,反易之义,先儒有言已备,来知德称卦综为误。又称程颐不取卦变,谓凡卦皆自乾坤来,但合于《彖传》,终究不能完全协和,故一遵朱熹一阴一阳自姤复之说。又称宋、元以来易图不下数千,多与四圣精义了无关系,故一概不录,只分析朱熹各图之义而图仍不载。著有《周易传易合订》、《周易注解》、《周礼注解》、《朱文端公集》。
??? 任启运(1670—1744)清代学者。字翼圣,号钓台。江苏荆溪(今宜兴)人。雍正进士。授翰林院检讨。乾隆时,历官中允、侍讲、侍讲学士、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宗人府府丞等。精理学,治经考据精核。论易宗朱熹。称读《易》当先观图像,故广代诸图,又以己见推广。认为文王、周公卦画出自伏羲图,伏羲之图出版河洛,五十为图书之“中”,学易不以五十为中,即失其本。其说颇为新奇。诠释经义,则多发前人所未发。大抵观象玩辞,时阐精理,实不全从图书生解。著述颇富,著有《周易洗心》、《宫室考》、《孝经章句》、《礼记章句》等。

#p#副标题#e#;">???? 纳兰性德 王心敬 李恭 杨名时 朱轼 任启运 晏斯盛 惠士奇 江永 薛雪?
??? 程廷祚 潘思榘 惠栋 魏枢 张叙全祖望庄存与汪宪 钱大昕 刘一明 金榜 邵宝华

??? 纳兰性德(1654—1685)清著名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椤伽山人,满州正黄旗人,纳兰氏。大臣明珠之子,尚书徐乾学门生。十六岁时中进士,授乾清门侍卫,屡奉使边疆,宣抚诸少数民族。一生多与文人交游,工于词作,风格清新流畅,近南唐后主。晚年悉攻经史,搜求宋元诸家经解,从事经学考据。说易理说兼备,不主一家之说。取宋陈友文《大易集义》、方闻一《大易粹言》二书而合辑之,撰《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宋儒微义,已略于此书。另有《纳兰词》、《通志堂集》等。
??? 王心敬(1656—1738)清代学者,易学家。字尔缉,号丰川。雩县(今属陕西户县)人。诸生。受业于李容。多次举荐,皆不就。曾主讲江汉书院。精于《易》,善推阐易理。其易说皆明白正大,切近人事,最为笃实,对学者深为有益。认为学《易》可以无大过,此为四圣人系《易》之本旨,也为学易之要领。《易》是道人事之书,阴阳消长,只是借来作影子罢了,所以说:易即象,象即像。对阴阳消长看得不明,是影子不真。置象言易,此称悬空;执象舍义,此为泥迹。象义双显,则用体一源,显微无间。如易不关象,不知义取何处。不属卜筮,不知设蓍为何。认为汉唐之易,流连不舍于训诂,宋明之易,多玩弄聪明;训诂非易,而聪明乱《易》而易亡。又认为义言象占,同体共贯,废一不得,泥一不得。后儒纷纷主象、主教、主理、主卜筮、主错综之变,是舍大道而旁入山径。至于互卦之说,老阴老阳始变之说,错综之说,卦变之说,以及左氏所载古占法,都斥而不信。著有《丰川易说》、《关学编》、《尚书质疑》、《丰川全集》、《丰川续集》等。
??? 李恭(1659—1733)清初思想家、易学家。字刚主,号怒容。直隶蠡县(今属河北)人。康熙举人。早年师事颜元,与颜元同创“颜李学派”。三十二岁中举后,游学南北,结交名士,研讨学术,使颜李之学广为传播。授通州学政,不久以母老告归。晚年隐居家乡,修葺习斋学舍,讲学其中,弟子甚多。博学工文辞,与姜宸英齐名。论易大旨为圣教罕言性天,乾坤四德,必归人事。以下屯、建候、蒙初筮,每卦亦皆以人事立言。陈抟《龙图易》、刘牧《易数钩隐图》经及探元极、推先天者,皆使易道入于无用。《参同契》、《三易洞玑》诸书,皆异端方技之传,其说适足以乱《易》。即五行胜负,分卦直日、一世二世三世四世诸说,亦皆于三圣所言之外,再生枝节。故说颇为淳实,不涉支离恍惚之谈。其驳“卦变”之说,发例于《系辞传》;驳河图、洛书之说,发例于《系辞传》;驳先天、八卦之说,发例于《说卦传》。其余只明经义,不再驳正旧文。大抵以观象为主,兼用互体。传注多采李鼎祚、毛奇龄、胡渭之说。明朝自隆庆、万历以后,言义理者以心学窜入易学,牵持禅学倡以解经。言象数者奇偶与黑白递相推衍,图日积而日多,反置象占、辞变、吉凶悔吝于不问。李恭皆引而归之于人事,深得圣人垂教之旨。为学务以实用之主,指斥程、朱、陆、王理学皆为空谈。著作《周易传注》、《周易筮考》、《大学辨业》、《论学》、《论语传注问》、《恕学文集》等,后人辑有《颜李遗书》和《颜李丛书》。
??? 杨名时(1661—1737)清学者。字宾实,号凝斋,谥文定。江苏江阴人。康熙进士。历任庶吉士、检讨学士等职。任云南巡抚,擢云贵总督。喜诂名钓誉,苟且因循。后因题本误载密谕等事革职。官至礼部尚书兼国子监祭酒。次年病死。因为是李光地门下,故其易学多得之光地。虽《说卦传》及附论《易学启蒙》之类颇推衍先天诸图,尚不至于支离附会。其诠释经传则纯以义理为宗,不涉象数。大抵与程颐、朱熹之义不为苟异,也不为苟同。在宋学之中,可谓明白而笃实。著有《周易劄记》、《易义随记》、《诗义记讲》等。
??? 朱轼(1665—1736)清代学者,易学家。字若瞻,号可亭,谥文端。高安(今属江西)人。康熙进士。知潜江县,执法不畏强暴权势。任陕西学政,得好评,升浙江巡抚,筑海塘,建书院,擢左都御史,加吏部尚业特衔,不久加太子太保,晋太子太傅,授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论易因程颐《伊川易传》。朱熹《周易本义》互有异同,为统一见,不再两可其说而滋生分歧,对两义各有发明,可以并行不悖者,都加摘录而附以诸儒之论。其中诸儒之论有胜过两义者,则舍两义而从诸儒之论,并附以己见。认为自王弼始遗像言理,但易即象,有象才有理,理从象生。雷、风、山、泽以及乾马、坤牛、震龙、巽鸡之类,均为象,就是卦之刚柔、上下、应比、承乘,也都没有离开象。认为纳甲、飞伏等术数之学,也为易的一部分,何况中爻互卦,倒巽、倒兑、厚离、厚坎之象,皆卦体之显而易明者。又称卦有对易、反易,反易之义,先儒有言已备,来知德称卦综为误。又称程颐不取卦变,谓凡卦皆自乾坤来,但合于《彖传》,终究不能完全协和,故一遵朱熹一阴一阳自姤复之说。又称宋、元以来易图不下数千,多与四圣精义了无关系,故一概不录,只分析朱熹各图之义而图仍不载。著有《周易传易合订》、《周易注解》、《周礼注解》、《朱文端公集》。
??? 任启运(1670—1744)清代学者。字翼圣,号钓台。江苏荆溪(今宜兴)人。雍正进士。授翰林院检讨。乾隆时,历官中允、侍讲、侍讲学士、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宗人府府丞等。精理学,治经考据精核。论易宗朱熹。称读《易》当先观图像,故广代诸图,又以己见推广。认为文王、周公卦画出自伏羲图,伏羲之图出版河洛,五十为图书之“中”,学易不以五十为中,即失其本。其说颇为新奇。诠释经义,则多发前人所未发。大抵观象玩辞,时阐精理,实不全从图书生解。著述颇富,著有《周易洗心》、《宫室考》、《孝经章句》、《礼记章句》等。

#p#副标题#e#;">??? 晏斯盛 清代新喻(今属江西)人。字一斋。康熙进士。乾隆间官至湖北巡抚。论易以所传图书为大衍之数,因《大传》之言而得图,不取河洛奇偶之说,所见最确。又认为辞占不遗彖辞而不取卦变互体之说,则尽废汉易之古法,未免主持稍过。其说不废象数,而不作方技术之曲说;不废义理,而不作“理”、“气”、“心”、“性”之空谈。所论笃实近理。著有《楚蒙山房易经解》、《禹贡解》。
??? 惠士奇(1671—1741)清代经学家、易学家。字天牧,一字仲孺,晚号半农居士,人称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人。康熙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读学士。曾两充会试同考官,典试湖南,提督广东学政。历仕康、雍、乾三朝。盛年兼治经史,尤精经学。说易杂释卦爻,专宗汉学。认为汉儒言易,孟喜言以卦气,京房方以适变,荀爽言以升隆,郑玄言以爻辰,虞翻言以纳甲,各持异说,而意旨归一,皆不可废。今所传之易,出自费直、费氏本古文,王弼尽改为俗书,又创虚象之说,致使汉易空言说经。故其说广引博证,有意矫正王弼以来空言说经之弊。其说以象为主,认为易者,象也,圣人观象而系辞,君子观象而玩辞,六十四卦,都实为象。著有《易说》、《礼说》、《春秋》、《交食举隅》等。
??? 江永(1681—1762)清经学家、音韵学家。字慎修。婺源(今属江西)人。诸生,晚年方入贡。长于比勘、博通古今,开清代皖派经学之先河。弟子众多,戴震、金榜等曾从其学。专心《十三经注疏》、于《三礼》有精深研究。治经能融合众家,参以新说,于经义多所阐发。戴震称其学“自汉经师康成后,罕其俦匹。”(《戴东原集》卷十二)论易笃信南宋朱熹,故从朱熹之说,以“十”为河图,以“九”为洛书。其于大衍之数五十说、参天两地以倚数说、揲蓍说、变占说、占法考、互卦说、卦为说、卦变考、卦象说等,皆抉择精详。,论列允当,有益于后学。谓《周易》以反对为序次,卦变当于反对取之,否反为泰,奉反不否,故小往、大来、大往、小来是其颠倒。凡曰业、曰下、曰进、自反卦之外卦,来居内卦,往居外卦。精于音理。注重审音。于古今制度,天文地理,钟律推步等,无不深究索隐。著作甚富,有《河洛精蕴》、《周礼疑义举要》、《礼书纲目》、《礼记训义择言》、《仪礼释例》、《仪礼释宫增注》、《群经补义》、《古韵标准》、《四声切韵表》、《律吕新论》、《春秋地理考实》、《乡党图考》、《近思录集解》等。《四库全书总目》收其书目,多达十五部。
??? 薛雪(1681—1770)清代医学家。字生白,号一瓢。江苏吴县(今苏州)人。乾隆初,举博学鸿词科,未遇。博学多通,能诗,兼工画兰,善拳勇,尤精医学。医术与叶天士齐名。其医案由吴金寿收辑,与叶天士、缪遵义合刊,称《三家医安合刻》。治《易》广采诸说,融以己意,诠释简明,墨守宋学。著有《周易粹义》、《医经原旨》、《湿热篇》、《一瓢诗话》等。
??? 程廷祚(1691—1767)清学者,易学家,初名默,字启生,号绵庄,自号青溪居士。上元(今江苏江宁)人。乾隆元年(1736)召试博学鸿词,当路者欲招致门下,被拒,竟不用。自此闭户穷经。自幼好治经,而于天文,舆地、食货、河渠、兵农、礼乐之事,皆能竟委探源。治《春秋》,考官名、地名、人名颇为精核。尝言墨守宋学己非,墨守汉学者尤非,故其著书多能救先儒之非。说易力排象数之学,唯以义理为宗。阐明爻象,只以《说卦》健顺动入陷丽,只说八义为八卦真象,八者之得失则以所值之重卦为断。其明爻义则求之本爻,而力破承乘、比应诸旧解,其考察六位则专据《系辞》辨贵贱存于位之旨,凡阳爻阴位、阴爻阳位之说,亦尽删除。尽去汉人爻变、互体、飞伏、纳甲诸法,未免主持稍过。但扫空宋人河洛、先天诸图及乘承、比应诸例则有删交错纠缠之功,其统论易理,通其说于道学。其占法订误,认为画有奇偶,九六而上下进退于初二三四五上之际,所谓六爻发挥者,易之变惟在于此;之卦则所以识别动爻之用,而所取仍在本卦。故以《洪范》之说为占法,而以《春秋》内外传所载为附会,变乱不与易应。信理黜数,未免矫枉过直。著有《程氏易通》、《大易择言》、《彖义求是说》、《易说辨正》、《尚书通义》、《礼说》等。
??? 潘思榘(1695—1752)清易学家。字契方,号补堂。阳湖(今江苏武进)人。雍正进士。改庶吉士。补刑部主事,迁郎中。授广东南雄知府。累迁广东按察使、浙江布政使、福建巡抚等官。悉心为政,多所兴革,尤重视兴修不利,蓄湖灌溉。每遇早涝,必亲自主持救灾事宜。屡获嘉奖。论易就卦变之法以求象,而就象以明理,每卦皆注自某卦来,称为时来。汉学如虞翻诸家,皆有此说;宋学程颐、朱熹,亦阐明此理。虽非《易》之本义,也为《易》之一义。彖多言象,而变在其中;爻多言变,而象在其中。不明时来,不知卦之来处;不求爻变,不知卦之去处。爻无所不包,旧说一根讲入身心政治上去,遗却许多道理,不如就其浅处说,而深处亦可通。著有《周易浅释》、《鳌峰讲义》。

#p#副标题#e#;">??? 惠栋(1697—1758)清代学者、经学家、易学家。字定宇,号松崖,人称小红豆先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诸生。自幼受业于父、祖,笃志问学,家多藏书,经、史、诸子百家、杂说及释、道二藏,无不阅读,通训诂,工诗词,学识渊博。广集汉儒经说,以详博见长。治经师从汉儒,崇古人经学,为“吴派”经学创始人。尤精研易学,并专宗汉易,承父辈治易传统,专搜集汉儒易说,加以编辑考订,附以己见。《易》本这卜筮而作,然汉儒多参以占候,未必尽合周、孔之法,而其时去古未远,要必有所受之,故追考汉儒易学,博采汉易之长,采辑逸闻,钩稽考证,发明汉易之理,以反对宋易河图、洛书、先天、太极之说。自王弼《易》行,汉学遂绝,宋元儒者,类以私意揣法,去古渐远,中间言象数者,又歧为图书之说,其书愈衍愈繁,而未必皆四圣之本旨,故推阐考证,能一一原本汉儒。主发挥汉儒之学,以荀爽、虞翻为主,而参以郑玄、宋咸、干宝诸家之说,融会其义,自为注而自疏之。考究汉儒之传以发明易之本例,共九十类。于诸经深窥古义,一字一句,具有渊源,汰其杂乱,存其精华。据王应麟辑《周易郑康成注》记载,一一考求原本,注其出自本书,明其信而有证,极其详赅。其次序先后,亦均从经文厘定,复搜代群书予以补充。为朱熹《周易本义》释音,校勘字句,凡对《周易本义》有疑义者,皆旁采众说,附以古义。于彖象卦变,《周易本义》往往与《传》义不合,则列汉儒这说以申《传》义。以汉儒训诂为宗,讨论古学古义,对经学疑难有所解释。著有《易汉学》、《周易述》、《易例》、《新本郑氏周易》、《周易本义辨正》、《易大义》、《明堂大道录》、《帝说》,另有《九经古义》、《后汉书补注》、《王士祯精华录训纂》、《松崖文钞》、《古文尚书考》等。钱大昕谓其成就与诸前儒相比,当在何林、服虔之间,马融、赵歧辈不及。著名弟子有江声,余萧客等。
??? 魏枢 清经学家。字又弼、慎斋。承德(今属河北)人。雍正进士。官永平府教授。乾隆初举鸿博,未及试卒。究心经学,尤精于《易》。论《易》用王弼本,列朱熹《周易本义》于前,而以己意附于后。其论卦变说,刚柔皆当指卦,不当指爻。如讼之刚来而得中者,为坎。随之刚来而下柔者,为震下于兑。蛊之刚上而柔下,为坎在巽上。噬嗑、晋、睽、鼎四卦,言柔得中而上行者,皆为离火。凡言刚者皆阳卦,凡言柔者皆阴卦。则以刚来柔来指一爻而言,不足以尽明其义。其论似近理,却不完全正确。其论来知德错综说乾本至健,经错言,则又可以称为顺。初爻变巽为入,以错言,则又可以称为动;以综言,则又可以称为说。二爻变离为明,以错言,则又可以称为陷;中爻巽,可以称为入;以错言,则又可以称为动;以综言,则又可以称为说。推之三四五上,莫不如此。著《东易问》、《春秋管见》。
??? 张叙(1690—?)清经学家。字冰潢,一字宾王,又字风冈。镇详(今江苏太仓)人。雍正举人,乾隆时举鸿博与试未用。深于经学。说易用注疏本,以小象总列六爻之后,以大象置彖传之前。考象辞列六爻后,是吴仁杰所传郑本;大象置彖传前,是周燔本。而其却以为创获,不知有吴、周二本。至图学传自邵雍,其位置皆依《说卦》,周敦颐太极图初不言八卦,其说皆强为牵合。驳斥诸儒爻变之说,而以《左传》所载占法为《周易》未成经时,卜筮家杂用以测验。著有《易贯》、《诗贯》、《孝经精义后录》。
??? 全祖望(1704—1755)清经学家,史学家。字绍衣,号榭山,小字阿补。浙江鄞县人。自署鲒埼亭长。乾隆进士。初任翰林院庶吉士,后降为知县,辞官返里,绝意仕途。主讲鄞县蕺山书院和广东端溪书院,读书著述,至老不止。经学、史才、词科三者兼治,为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说易认为旧史艺文志《周易》类,自传义章句而外,或归之蓍龟家、五行家、天文家、兵家、道家、释家、神仙家,以见其名,虽系于《易》而实非《易》,是旧史卫经之深意。而朱彝尊《经义考》一概取而列于易,所以乱经者莫甚于此,故予以订正,首列《周易乾凿度》等图三十四种,列通说阴阳灾异及占验体例之书四十四种,列汉唐诸人卜筮相占之书一百零九种,列汉唐诸人以三式占验之书四十五种,列律吕家、天文家、兵家、堪舆家、禄命家、医家、相家、占梦家、射覆家、丹灶家数十种,疏其门户异同,以见其不可列于易经。次列道,释二家之书十种,并区别其源流。再列龟书四十七种,附以蓍书蓍法。其易说学殖淹通,文章尔雅,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足以纠《经义考》之舛疏。易著有《读易别录》。曾七校《水经注》,三笺《困学纪闻》。另著有《宋元学案》、》鲒埼亭集》、《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公车征士从录》。

#p#副标题#e#;">??? 庄存与(1719—1788)清代经学家、易学家。字方耕,号养恬。江苏常州人。乾隆进士。任翰林院编修,迁内阁学士,曾督直隶学政,典试浙江,累官至礼部侍郎。提倡今文经学,但不排斥古文经学,宣扬《春秋》中的“微言大义”,为常州学派创始人之一。论易以孟喜六日七分为经,以马融、班固天宫、地理、律历各书志为纬。其为文,辩而精,醇而肆,旨远而义近,举大而不遗小,能言诸儒所不能言。统论《彖论》、《级传》、《系辞传》之大义。贯串全经不囿于一家之说,义蕴宏深。虽词多枝叶,间涉繁杂,但非空谈者所能及。著有《彖传论》、《彖象论》、《系辞传论》、《八卦观象解》等。
??? 汪宪(1721—1771)清代易学家。字千波,号鱼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进士。官刑部主事,迁员外郎。博雅好古,有功小学,作诗文必精诣一字,诸经中尤长易经。认为学易目的在于寡过,欲要寡过,唯在知悔,悔存而凶吝渐消,可日趋于吉。故以“存悔”名其易说。所说只解上下经而不解《十翼》,讥自汉以来儒者说易之病,在调停经传。文王作《彖辞》,今不探求于彖而执彖传以解彖,是有孔子之易,无文王之易;周公作爻辞,今不探求于爻而执爻传以解爻,是有孔子之易,而无周公之易。也就是朱熹不可以孔子易这文王易之意。著有《易说存悔》、《说文系传考异》、《振绮堂稿》等,还辑有《振绮堂书》。
??? 钱大昕(1728—1804)清代著名学者。字晓征,一字辛楣,号竹汀。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乾隆进士。授编修,历充乡会试考官,提督广东学政,官至少詹事。博极群书。不专治一经,而无经不通;不专攻一艺,而无艺不习。凡经史文艺、音韵、训诂,历代典章制度、官职、民族、地理、金石以及中西历算之法,莫不晰其是非。诗词也有名于时,被推为“吴中七学”之冠。曾师从惠栋、沈彤。乾隆四十年(1775)主讲钟山、娄东、紫阳等书院。其论《易》先后天之说,认为汉唐以前儒家与方士均未有此说而始自宋初方士,但是后代儒家尊信此说,欲取而凌驾于文王、孔子之上,这是上下颠倒错乱。其论虞翻之卦,认为之卦变是变卦。虞仲翔说《易》,专取旁通与之卦。旁通,如乾与坤、坎与离、艮与兑、震与巽等交相变化即是。之卦则以两爻交易而得一卦。乾坤为诸卦之宗。复之泰、大壮、夬阳息卦,始遁、否、观、剥阴消卦都从乾坤来。而诸卦又生于消息,卦临二之五为屯,观上之初也为屯,临初之上这蒙,观五之二也为蒙,故不从自临,观来之例于屯曰坎二之初,于蒙曰艮三之二。遁二之五为鼎,大壮之初也为鼎;遁初之上革,大壮五之二也为革;于列不当从遁、大壮来。而虞仲翔于鼎说大壮上之初,于革曰遁初之上。其义有失,其说认为鼎就是离二之初;革就是兑三之二。又颐兼取临二之上。又对坎说观上之二,对离说遁初之五,都是自乱其例。其论郑玄爻辰之例说,郑康成初习京房易,又从马季长授费直易,费直有《周易分野》一书,其爻辰之法出自此书。其说多散见于《潜研堂文集》和《十驾斋养新录》中。另著有《二十二史考异》、《元诗纪事》、《潜研堂金石文跋尾》、《恒言录》等三十多种。
??? 刘一明(1734—1821)道教养生家。号悟玄子,又号素朴散人、被褐散人,山西省曲沃县人。为清代乾、嘉年间西北地区全真道龙门派第十一代主要代表人物,后半生隐居于金城(今属甘肃省兰州市)南栖云山巅。号其洞曰自在窝,在此设坛传教,著书立说。善治《易》,其易学传自广东道士龛谷。善以道家之言解易,尽将丹法寓于《周易》图卦系辞之中,将养生与《周易》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运用了《河图》、《洛书》、卦象、爻象,系统地阐述了穷理之真、尽性之真、至命之真。认为《易》非卜筮之书,乃穷理、尽性、至命之学。又认为《易》即图、书(即宋人所言之五行数与九宫数),学者欲知卦理,须玩图、书。认为图、书为《易》之根本,《易》为图、书之发挥。注《易》时分伏羲易、文王易、孔子易三部,并以卦画为伏羲易,《十翼》为孔易,卦爻辞为文王,周公所作,即《周易》。易学著作有《易理阐真》(又名《六十四卦与养生》),《三易注略》、《三易读法》、《象言破疑》等。
??? 金榜(1735—1801)清代经学家,易学家。字蕊中,一字辅之,号檠斋。安徽歙县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进士第一。自小以博学深造为志。官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后任翰林院修撰,旋告假归家,著书自娱。精于文词,以才华著称。从江永学,与戴震友善,治三礼,宗东汉郑康成。经书中不著周官占人之法,而《左传》、《国语》所载者,唯有六爻法。后世凡遇数爻变者皆有占。古今之占法,皆失其传,有感于此,乃作《周易考占》。其说大多的据,为前人所未发。另著有《礼笺》,博采旧闻,摭密撷要,对古代天文、地域、田赋、学校、庙堂、车旗、器服等皆有考证。
??? 邵宝华 清代易学家。字荆献,号纯斋,河南西平人。性恬淡自适,终生不仕,屏绝世务,隐居著书,寿至一百零三岁。精研《周易》,解易时,注释经传极简略,着重说明义理,少涉歇脚数,间引史事以相参证,然多有不切者。且尝论山河大地有八卦之象,论地球形状及日月蚀之故,均与近今西欧学说相冥合,著作颇丰,有《周易引端》、《周易解》、《周易说约》、及《四书余鉴》、《邵注四书》、《自省观人表》等,惟《周易引端》行于世。 武汉易学大讲堂转载

赵向阳微博

武汉国学商务顾问有限公司(武汉易学大讲堂) 版权所有

邮箱:manzuyr@163.com 在线QQ:448069585

邮箱:manzuyr@163.com 电话:027-82761397 13476013916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101661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3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