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武汉易学大讲堂 大六壬视频、八字视频学习,风水实战函授、汉派六爻函授皆为国内最高水平!为客户起名字、批八字、合婚、择吉日、测日常百事、看风水!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易学研究 > 易学人物

大家说易

现代易

学易经

易学基础

易学人物

易学专家

易学人物 国外(上)

来源:作者:admin时间:2013-09-27浏览次数:1158
? ? 李滉(1501—1570) 朝鲜李朝朱子易学大家。号退溪,朝鲜人。笃信朱子易学,并在“破邪显正”的旗帜下对之进行改造、修正、阐发,使之更适应朝鲜国情和统治者的需要,亦巩固了朱子学的统治地位。继承了朱熹“象数”和“义理”归一,“变易”和“交易”得兼的传统,并从更广大的层面上研读各书、博采众长,又从更精微的深度探索奥义,评判得失。认为在太极而两仪、四象、八卦的过程中,所含之数为自然之数,所蓄之理为自然之理,故自本至末,由干及枝,纯归自然而不假人为。曾对“洛书变数”作了探索,依据洛书“中五”具五奇数之象与河图“中五”具生数之象相类,说明一、三、五、七、九天数(奇数)变为二、四、六、八地数(偶数)之规律;依据洛书纵横十五、而七、八、九、六迭为消长,说明七、八、九、六所以消长变化的规律。根据八卦形成的道理和河图五行相生的理数及伏羲八卦次序,将河图与八卦结合起来,在论述八卦横图、圆图及六十四卦横图、圆图时,依据朱熹揲蓍求卦的方法,用简易明确的语言表达揲囗之数和“四象”可能出现的次数,指出了老阳、老阴、少阳、少阴的阴阳进退、消息和老阳、少阳、少阴、老阴四处空白的原因。曾比较邵雍、朱熹之易学,并明确指出其异同。著作有《启蒙传疑》等。
??? 利马窦(Matteo Ricci,1552—1610) 意大利传教士,明末来华传布天主教。是西方汉学的先驱。1582年到达中国,在华生活了28年,翻译和撰写了许多著作,仅《四库全书》就收入、著录了13种。他以儒学附会天主教义,使孔子思想在16世纪末传入意大利,被称作“基督教的孔子”。他是有记载的西方最早读《易经》的人之一。为了论证天主教“天主”就是中国儒教崇拜的“上帝”,引用《说卦传》中的一句话作论据,其《天主实义》上卷第二篇解释世人错认天主说:“《易》曰:‘帝出乎震。’非天之谓,苍天者,抱八方,何能出于一乎?”
??? 金尼阁(Niclas Trigault,1577—1628) 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字四表,法国杜埃(Douai)人。于1610年、1620年两次来华传教,在传教的同时,悉心研究《周易》,并将之译成拉丁文,于1926年在杭州刊印。此为世界上第一部西文《周易》译本,因此而被称为西方易学史上的哥伦布。此外,又译有拉西文本《尚书》、《诗》、《礼》、《春秋》,均已散佚。著有《西儒耳目资》等。
??? 柏应理(Philippe Couplet,1623—1693年) 字信未,比利时耶稣会教士,最早向西方介绍《易经》之人。1659年到中国,在上海、苏州、镇江、淮安等地传教达23年之久,他和其他在华耶稣会教士恩理格、殷铎泽等翻译《西文四书直讲》。把《大学》、《中庸》、《论语》译成拉丁文,书中附有《周易》六十四卦和六十四卦这意义。此书1687年巴黎出版。西方从此得知《易经》。莱布尼兹后来发现《易经》二进制原理时,曾提到柏应理的这部著作。


?

#p#副标题#e#;">? ? 李滉(1501—1570) 朝鲜李朝朱子易学大家。号退溪,朝鲜人。笃信朱子易学,并在“破邪显正”的旗帜下对之进行改造、修正、阐发,使之更适应朝鲜国情和统治者的需要,亦巩固了朱子学的统治地位。继承了朱熹“象数”和“义理”归一,“变易”和“交易”得兼的传统,并从更广大的层面上研读各书、博采众长,又从更精微的深度探索奥义,评判得失。认为在太极而两仪、四象、八卦的过程中,所含之数为自然之数,所蓄之理为自然之理,故自本至末,由干及枝,纯归自然而不假人为。曾对“洛书变数”作了探索,依据洛书“中五”具五奇数之象与河图“中五”具生数之象相类,说明一、三、五、七、九天数(奇数)变为二、四、六、八地数(偶数)之规律;依据洛书纵横十五、而七、八、九、六迭为消长,说明七、八、九、六所以消长变化的规律。根据八卦形成的道理和河图五行相生的理数及伏羲八卦次序,将河图与八卦结合起来,在论述八卦横图、圆图及六十四卦横图、圆图时,依据朱熹揲蓍求卦的方法,用简易明确的语言表达揲囗之数和“四象”可能出现的次数,指出了老阳、老阴、少阳、少阴的阴阳进退、消息和老阳、少阳、少阴、老阴四处空白的原因。曾比较邵雍、朱熹之易学,并明确指出其异同。著作有《启蒙传疑》等。
??? 利马窦(Matteo Ricci,1552—1610) 意大利传教士,明末来华传布天主教。是西方汉学的先驱。1582年到达中国,在华生活了28年,翻译和撰写了许多著作,仅《四库全书》就收入、著录了13种。他以儒学附会天主教义,使孔子思想在16世纪末传入意大利,被称作“基督教的孔子”。他是有记载的西方最早读《易经》的人之一。为了论证天主教“天主”就是中国儒教崇拜的“上帝”,引用《说卦传》中的一句话作论据,其《天主实义》上卷第二篇解释世人错认天主说:“《易》曰:‘帝出乎震。’非天之谓,苍天者,抱八方,何能出于一乎?”
??? 金尼阁(Niclas Trigault,1577—1628) 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字四表,法国杜埃(Douai)人。于1610年、1620年两次来华传教,在传教的同时,悉心研究《周易》,并将之译成拉丁文,于1926年在杭州刊印。此为世界上第一部西文《周易》译本,因此而被称为西方易学史上的哥伦布。此外,又译有拉西文本《尚书》、《诗》、《礼》、《春秋》,均已散佚。著有《西儒耳目资》等。
??? 柏应理(Philippe Couplet,1623—1693年) 字信未,比利时耶稣会教士,最早向西方介绍《易经》之人。1659年到中国,在上海、苏州、镇江、淮安等地传教达23年之久,他和其他在华耶稣会教士恩理格、殷铎泽等翻译《西文四书直讲》。把《大学》、《中庸》、《论语》译成拉丁文,书中附有《周易》六十四卦和六十四卦这意义。此书1687年巴黎出版。西方从此得知《易经》。莱布尼兹后来发现《易经》二进制原理时,曾提到柏应理的这部著作。


?

#p#副标题#e#;">? ? 李滉(1501—1570) 朝鲜李朝朱子易学大家。号退溪,朝鲜人。笃信朱子易学,并在“破邪显正”的旗帜下对之进行改造、修正、阐发,使之更适应朝鲜国情和统治者的需要,亦巩固了朱子学的统治地位。继承了朱熹“象数”和“义理”归一,“变易”和“交易”得兼的传统,并从更广大的层面上研读各书、博采众长,又从更精微的深度探索奥义,评判得失。认为在太极而两仪、四象、八卦的过程中,所含之数为自然之数,所蓄之理为自然之理,故自本至末,由干及枝,纯归自然而不假人为。曾对“洛书变数”作了探索,依据洛书“中五”具五奇数之象与河图“中五”具生数之象相类,说明一、三、五、七、九天数(奇数)变为二、四、六、八地数(偶数)之规律;依据洛书纵横十五、而七、八、九、六迭为消长,说明七、八、九、六所以消长变化的规律。根据八卦形成的道理和河图五行相生的理数及伏羲八卦次序,将河图与八卦结合起来,在论述八卦横图、圆图及六十四卦横图、圆图时,依据朱熹揲蓍求卦的方法,用简易明确的语言表达揲囗之数和“四象”可能出现的次数,指出了老阳、老阴、少阳、少阴的阴阳进退、消息和老阳、少阳、少阴、老阴四处空白的原因。曾比较邵雍、朱熹之易学,并明确指出其异同。著作有《启蒙传疑》等。
??? 利马窦(Matteo Ricci,1552—1610) 意大利传教士,明末来华传布天主教。是西方汉学的先驱。1582年到达中国,在华生活了28年,翻译和撰写了许多著作,仅《四库全书》就收入、著录了13种。他以儒学附会天主教义,使孔子思想在16世纪末传入意大利,被称作“基督教的孔子”。他是有记载的西方最早读《易经》的人之一。为了论证天主教“天主”就是中国儒教崇拜的“上帝”,引用《说卦传》中的一句话作论据,其《天主实义》上卷第二篇解释世人错认天主说:“《易》曰:‘帝出乎震。’非天之谓,苍天者,抱八方,何能出于一乎?”
??? 金尼阁(Niclas Trigault,1577—1628) 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字四表,法国杜埃(Douai)人。于1610年、1620年两次来华传教,在传教的同时,悉心研究《周易》,并将之译成拉丁文,于1926年在杭州刊印。此为世界上第一部西文《周易》译本,因此而被称为西方易学史上的哥伦布。此外,又译有拉西文本《尚书》、《诗》、《礼》、《春秋》,均已散佚。著有《西儒耳目资》等。
??? 柏应理(Philippe Couplet,1623—1693年) 字信未,比利时耶稣会教士,最早向西方介绍《易经》之人。1659年到中国,在上海、苏州、镇江、淮安等地传教达23年之久,他和其他在华耶稣会教士恩理格、殷铎泽等翻译《西文四书直讲》。把《大学》、《中庸》、《论语》译成拉丁文,书中附有《周易》六十四卦和六十四卦这意义。此书1687年巴黎出版。西方从此得知《易经》。莱布尼兹后来发现《易经》二进制原理时,曾提到柏应理的这部著作。


?

#p#副标题#e#;">??? 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西方数理类易学的创始人。德国人。幼年自学,15岁时入莱比锡大学学法律,并受到经院哲学的训练,后又至耶拿大学学数学和逻辑学,学识渊博。在法国传教士白晋(一译“鲍威特”)等人影响下,研习儒学,敬仰中国古代的爻画文明,曾在法兰克福创办中国学院(此学院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才被毁)。在和白晋的通信中了解到了《周易》的八卦易图。在得到白晋赠予的两张“易图”(《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和《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后,发现了这些图像中的符号变化规律和他在1679年第一次描述确认的从0到63的二进位数字的排列完全一样,发现如果以阴爻——代表0,阳爻——代表1,则《易经》中的图像从0到64就是一个二进位的连续排列,六十四卦完全可以按二进制算术方法排列成“0”和“1”这两种符号,成为计算机语言,并由此认为伏羲是中华帝国和东洋科学的创造者。有关著述有《致德雷蒙的信:论中国哲学》、《读二进制算术》。
??? 白晋(Joachim Bouvet,1656—1730) 耶稣会传教士。又译“鲍威特”,字明远,法国人。于1687年来华传教,1688年到北京后,深得康熙皇帝信任,长期在清廷任职,在华生活四十余年,曾奉康熙皇帝诏命,并在清朝廷的直接指导下花六年时间研读《易经》,从中得出了天主教和儒教的根本意义相同的结论。认为易学与天主教“大有相同”,易学与西方秘学古传可相考。最先发现《易图》符号阴爻━ ━,相当于数学中的0,阳爻━━,相当于数学中的1。并于1698年以自己的发现,引起莱布尼茨对《易经》的注意。曾寄给莱布尼茨两幅“易图”:《Segregation—table》(即《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Squrae and Circular A rrangement》《即《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和莱布尼茨保持长期的通讯联系,以探讨《易经》。有《古今敬天鉴》《即〈天学本义〉》等汉学著作。
??? 马若瑟 (joseph Henri—M—arie de Pramare,1666—1736年) 马氏是白晋增邀来的10名法籍耶稣传教士之一,也是法国汉学家先驱之一。马氏于1698年来华,在江西饶州、建县、南昌、九江等传教达25年。易学著作《易经入门注释》,该书系法文本,现存巴黎国家图书馆,编号2720,他在此书中对《易经》作了详细的介绍。该书第一章分两部分,各有四篇文章分别论述“乾”与“坤”。1728年马若瑟法国汉学家始祖傅尔蒙的信中说到,他曾将一篇关于《易》的长篇手稿寄给了傅尔蒙。有人认为这长篇手稿即此书。
??? 雷孝思(Jean—Bapt Regis,?—1738) 法国传教士。字永维,法国人。于1698年来华传教,在传教过程中,对《周易》发生兴趣,在另一位法国传教士冯秉正(DeMaille)的帮助下,再次将它译成拉丁文《I Ching》,分两册于1834年和1839年在巴黎出版,另又著有《中国皇舆全图》(主要撰写人之一)
??? 冯秉正(De Maille,?—1748) 法国传教士,汉学家。于1703年来华传教,帮助雷孝思译成并出版拉丁文本《周易》(《I Ching》),又著有《中国皇舆全图》(主要撰写人之一)、《圣年广益》等汉字著作。
??? 宋君荣(Antonious Goubil,?—1759) 法国传教士。字奇英,法国人。于1722年来华传教,在传教过程中,对《周易》作了深入研究,并将之译成法文。著有法译本《易经》(《I Ching》等六部汉学著作。
??? 钱德明(?—1793) 法国传教士。字若瑟,法国人。通晓满、汉文,学识渊博。于1750年来华传教。对《周易》颇感兴趣,曾通过《易经》卦爻辞史料考证,断定中国纪年体古史比其他各国历史的可信度高。著有《L’an—quite des chinios prouvee par lesmounments》(《中国古史实证》)等七部汉学著作。
??? 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 德国古典哲学大师,德国人。早年曾在图宾根神学院学习哲学和神学,先后在耶拿大学,纽伦堡中学、海得尔堡大学和柏林大学任教。毕生从事哲学研究。曾研究《周易》哲学,认为《周易》哲学代表了中国抽象的思想和纯粹的范畴,代表了中国人的纯粹思想中最深邃而又普遍的东西与偶然外在的东西之间的对比。发现了《周易》象学体系中卦象的本质特征,然未触及到《周易》哲学的核心,即全部卦爻辞所象征的物象与意象,以及在这一基础上的符号表现——卦象。看到了“先天图”在形式上首尾自相环绕的一面,却不甚了解它内容上发生发展的一面。受《易经》启发,发现了著名的正反合辩证逻辑定理。其有关易学方面的见解可见《哲学史讲演录》。
? ? 麦格基(Rev?Canon Mcclat—Chie,1813—1885年) 第一个将《易经》译成英语的人。麦氏1845年来到中国,在上海传教达37年之久,任圣三一会堂牧师。1882年回国。他的代表作是《儒家宇宙起源说》。他1876年首次将《易经》译成英文,书名为《(易经)之译——附注解与附录》。其书杜撰成分过大,如将“彖曰”译作“文王说”,把“文言”译成“孔子评论》等等。另外他以其《儒家宇宙起源说》的观点,来理解和翻译《易经》。麦氏还撰有《〈易经〉符号》、《男性生殖器崇拜》等文。
??? 利雅格(James Legge,1814—1897)英国传教士。清朝时来华传教,在华居住三十余年,致力于儒家经典的英译工作。在英国鸦片商人巅地的资助下出版了英译本《周易》全文,此译本被称为西方易学史上的旧约全书。另外还译有“十三经”中的其余十二部经典著作。

#p#副标题#e#;">??? 哈雷兹(Charles—Joseph de Harles,1832—1899) 比利时汉学家,曾任比利时鲁汶(Louvain)大学教授,1899年成为比利时皇家学院院士。他一方面接受拉古贝里解释的《易经》的理论,一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卦”是书写的符号。他认为汉字符号同卦一起使用。而不是单纯的名字选择。1887—1897年,他始终坚持这一理论。这种理论使西方人容易接受。1887年他首先在《亚洲学报》上发表《易经原文》,后在巴黎单独成篇出版。1889年。他在布鲁塞尔正式出版了《易经》法译本:《〈易经〉——复原、翻译与注释》。瓦?德雷毛于1896年将其译成英文,由英国沃金东方大学研究院出版。哈雷兹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的译本,于1896年《通报》第七期上发表了《〈易经〉注解》一文,这是他研究《易经》的重要成果之一。此外,他撰写的易学论文有《〈易经〉的真实性与解释》、《是中古代占卜书》、《〈易经〉的象意符号》。哈雷兹研究《易经》的方法和理论在西方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哈雷兹的法译本《易经》至今还享有盛名,1958年由贝克尔加上序言再版,书名作《Leliver des Muta—tions》,是当今西方通用的法译本。
??? 霍道生(P?L?F?Philasbre)法国海军军官,安南学专家,第一个将《易经》译成法语者,霍氏是法国第一批到越南作地理考察的考察人员,对安南语的汉语有研究。他翻译的法文《易经》第一部分发表在1885年《基格博物馆年刊》第8期上。书名大意是:《周易首次法译本——附程子和朱熹的全部传统的注疏及主要注释家的注释摘要》。霍氏翻译的《周易》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相隔8年后,才于1893年在《基格博物馆年刊》第23期上发表。
??? 拉古贝里(Albert Etienne Jean Terrien de Lacouperie,1845—1894) 法国人。英国东方学家,伦敦大学中国语教授。其代表作是《中国古文明西方起源论》,认为中国古文明是起源于古代巴比伦。他翻译的英译本《易经》初以《中国最古老的一部书——〈易经〉》为题,在1882年和1883年《皇家亚洲学会学报》上发表。1892年在伦敦汇编成书出版。他认为在《易经》八卦中,可以找到巴比伦的古楔形文字。这种理论引起了后来学者对《易经》的注意,比利时汉学家德?哈雷兹因此而放弃对古波斯的研究转而研究《易经》。
??? 卫礼贤 (Richard Wilhelm,1873—1930) 德国传教士。德国人。精通汉学,1899年来华传教,后又任德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曾被北京大学聘为教授,在华居住达二十五年之久。在华期间,发现了《易经》在十三经中的特殊地位的哲学作用,从而对之进行深入研究,并向当时的中国易学家劳乃宣和胡适等人请教。其易学将《周易》给予哲学化的研究,并采纳了胡适关于太极为太栋的说法,给《周易》哲学以具体的结构化揭示的还原。曾在中国北京大学和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多次举办易学讲座,听者遍及欧美各国。根据自己对《周易》的理解,译成被称为西文本新约全书,并成为以后西文书《周易》蓝本的德译本《周易》(I Ging,das Buch der Wandlungen aus dem Chinesichen Verdeutscht und Erlaulert),此译本1924年在德国耶拿出版。
??? 荣格(Carl Gustar Jung,1875—1961年) 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又译“江格”、“容格”、“容克”等,瑞士人。精于西方易学史上的卜筮类研究,重点研究《易经》之心理现象,将问卜作为探索潜意识的一个方法。认为《易经》的方法确实把存在于事务和人们中隐微的个别品质,包括在一个人的潜意识自我中隐微的个别品质都考虑进去了。认为《易经》始终坚持自知之明,而且是一本关于要悉心审视自己的性格、态度和动机的长篇劝说书。认为中国人立场的本身与人们对占卦问卜持何态度无关。其有关易学见解可见《〈易经〉英译版前言》。
武汉易学大讲堂转载

赵向阳微博

武汉国学商务顾问有限公司(武汉易学大讲堂) 版权所有

邮箱:manzuyr@163.com 在线QQ:448069585

邮箱:manzuyr@163.com 电话:027-82761397 13476013916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101661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3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