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制器尚象在《系辞》的理论依据
有学者认为“制器尚象”这一章不属于《系辞传》,而是后人加入的。这是被自己的机械唯物知见所障碍而对《系辞传》理论体系不通达所致。学者如果认同《系辞传》的以下经文,断不会对“制器尚象”有怀疑。
《系辞上 第四章》: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
这一章是总纲。也即今说“易经为宇宙代数学”。弥纶天地之道,指演化天地规律。范围天地之化,指对天地变化万象全部做了归纳。曲成万物,指演绎万物的未来趋势。
《系辞上 第十章》: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这一章讲易有圣人之道四焉。制器尚象是其一。遂知来物,感而遂通天下,是指易有预知未来和发明器物的功能。物,指器物。下一章的务,指人事。遂通天下,天下包括事业包括物。
《系辞上 第十一章》: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
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这一章阐述一个最重要的道理,易经到底有什么用?“夫易,何为者也?”孔子自问自答:“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开物成务,物,指器,务,指事。物,即生产力、科学技术,属于自然科学;务,即生产关系,属于社会科学。用现在的话说,易经就是根据自然规律来解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问题的。“如斯而已者也”,就是这些,没有别的。
所以易经就能“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后边举了一个“开物”的例子:门的发明。圣人效法乾开坤合发明了门。门刚开始发明出来的时候,人们感到非常神奇。就像现代收音机、电视、手机、电脑刚有的时候,人们感到非常神奇。这里详细介绍了发明的程序:乾开坤合是象,门是器,制作的过程是法,门的作用是出入,百姓使用都说神。
最后说,“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这是指自然科学家,他们的依据是“法象、变通、悬象、崇高”,法象,是指发明的最初阶段,效法自然之象;变通,是指与时俱进;悬象,是指依据抽象化的卦象(悬象,即挂象,卦者挂也);崇高,是指一切为了满足百姓的生活需求(崇高莫大乎富贵)。
四、制器尚象在《系辞》的理论依据
有学者认为“制器尚象”这一章不属于《系辞传》,而是后人加入的。这是被自己的机械唯物知见所障碍而对《系辞传》理论体系不通达所致。学者如果认同《系辞传》的以下经文,断不会对“制器尚象”有怀疑。
《系辞上 第四章》: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
这一章是总纲。也即今说“易经为宇宙代数学”。弥纶天地之道,指演化天地规律。范围天地之化,指对天地变化万象全部做了归纳。曲成万物,指演绎万物的未来趋势。
《系辞上 第十章》: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这一章讲易有圣人之道四焉。制器尚象是其一。遂知来物,感而遂通天下,是指易有预知未来和发明器物的功能。物,指器物。下一章的务,指人事。遂通天下,天下包括事业包括物。
《系辞上 第十一章》: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
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这一章阐述一个最重要的道理,易经到底有什么用?“夫易,何为者也?”孔子自问自答:“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开物成务,物,指器,务,指事。物,即生产力、科学技术,属于自然科学;务,即生产关系,属于社会科学。用现在的话说,易经就是根据自然规律来解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问题的。“如斯而已者也”,就是这些,没有别的。
所以易经就能“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后边举了一个“开物”的例子:门的发明。圣人效法乾开坤合发明了门。门刚开始发明出来的时候,人们感到非常神奇。就像现代收音机、电视、手机、电脑刚有的时候,人们感到非常神奇。这里详细介绍了发明的程序:乾开坤合是象,门是器,制作的过程是法,门的作用是出入,百姓使用都说神。
最后说,“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这是指自然科学家,他们的依据是“法象、变通、悬象、崇高”,法象,是指发明的最初阶段,效法自然之象;变通,是指与时俱进;悬象,是指依据抽象化的卦象(悬象,即挂象,卦者挂也);崇高,是指一切为了满足百姓的生活需求(崇高莫大乎富贵)。武汉易学大讲堂学易经
四、制器尚象在《系辞》的理论依据
有学者认为“制器尚象”这一章不属于《系辞传》,而是后人加入的。这是被自己的机械唯物知见所障碍而对《系辞传》理论体系不通达所致。学者如果认同《系辞传》的以下经文,断不会对“制器尚象”有怀疑。
《系辞上 第四章》: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
这一章是总纲。也即今说“易经为宇宙代数学”。弥纶天地之道,指演化天地规律。范围天地之化,指对天地变化万象全部做了归纳。曲成万物,指演绎万物的未来趋势。
《系辞上 第十章》: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这一章讲易有圣人之道四焉。制器尚象是其一。遂知来物,感而遂通天下,是指易有预知未来和发明器物的功能。物,指器物。下一章的务,指人事。遂通天下,天下包括事业包括物。
《系辞上 第十一章》: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
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这一章阐述一个最重要的道理,易经到底有什么用?“夫易,何为者也?”孔子自问自答:“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开物成务,物,指器,务,指事。物,即生产力、科学技术,属于自然科学;务,即生产关系,属于社会科学。用现在的话说,易经就是根据自然规律来解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问题的。“如斯而已者也”,就是这些,没有别的。
所以易经就能“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后边举了一个“开物”的例子:门的发明。圣人效法乾开坤合发明了门。门刚开始发明出来的时候,人们感到非常神奇。就像现代收音机、电视、手机、电脑刚有的时候,人们感到非常神奇。这里详细介绍了发明的程序:乾开坤合是象,门是器,制作的过程是法,门的作用是出入,百姓使用都说神。
最后说,“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这是指自然科学家,他们的依据是“法象、变通、悬象、崇高”,法象,是指发明的最初阶段,效法自然之象;变通,是指与时俱进;悬象,是指依据抽象化的卦象(悬象,即挂象,卦者挂也);崇高,是指一切为了满足百姓的生活需求(崇高莫大乎富贵)。武汉易学大讲堂学易经
武汉国学商务顾问有限公司(武汉易学大讲堂) 版权所有
邮箱:manzuyr@163.com 在线QQ:448069585
邮箱:manzuyr@163.com 电话:027-82761397 13476013916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101661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3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