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象既有“旧貌”,又呈“新颜”,自古以来处于发展之态势。尚氏认为,《说卦》所叙乃自古相传之象,然它只举其纲领,并示其推广之义。也就是说,《说卦》之象,旨在使人类推演,非谓象止于此,故至周文王时,又历数千年,其所演易象,又益广益精;迄西汉,焦延寿《易林》所用易象之多,更是发展到登峰造极之地步。以发展观看待易象,把易象看成变数,这是尚秉和治易的显著特点,也是其易学能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辞取象,以象正名。尚氏认为,今之易辞,皆古圣人瞪目注视卦象而为者。(《焦氏易诂》附卷二,第205页)然自东汉以来,易象即失传,后儒所知卦象,皆以汉魏人所用者为范围。对此,尚秉和先生痛心疾首,遂以发掘易象为已任,毕其晚年之心血,从《左传》、《国语》、《逸周书》,从《焦氏易林》、郭璞《洞林》等书中,易抉爬梳,广泛搜求易象。在他看来,易师莫先于左氏,说易之书莫古于《左传》、《国语》,其所取象,纯正无讹。故尚氏治易取象,除以易证易外,首本之《左传》、《国语》占辞,以明此中乃有最古最确之象。次求之《焦氏易林》、郭璞《洞林》,在尚氏看来,西汉释易之书,其完全无缺者,惟有焦延寿《易林》与扬雄《太玄》。而《易林》之辞,仍不外观象而已,故其无一字不从象生,且无一象不本之易。它于《说卦》象、九家逸象、《左传》、《国语》象,无不用之,实为易象之渊薮。
然《易林》所用之象,与《周易》有关者,皆为东汉人所不知。故自东汉迄清二千年来,以卦象释《易林》之辞者,竟无一人。鉴此,尚氏考稽《易林》四千零九十六条林辞,从中搜求《易林》逸象,其与易有关,可以解经,并可以正易注之误者,凡一百七十余象。对这些易逸象,尚氏逐一加以阐发,注明其所本,以证它们仍原本于易。“于是久已晦盲的易象,始昭然若揭,可谓发幽阐微,集象学之大成。”(《周易尚氏学》卷末于省吾前言,第322页)。
易象既有“旧貌”,又呈“新颜”,自古以来处于发展之态势。尚氏认为,《说卦》所叙乃自古相传之象,然它只举其纲领,并示其推广之义。也就是说,《说卦》之象,旨在使人类推演,非谓象止于此,故至周文王时,又历数千年,其所演易象,又益广益精;迄西汉,焦延寿《易林》所用易象之多,更是发展到登峰造极之地步。以发展观看待易象,把易象看成变数,这是尚秉和治易的显著特点,也是其易学能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辞取象,以象正名。尚氏认为,今之易辞,皆古圣人瞪目注视卦象而为者。(《焦氏易诂》附卷二,第205页)然自东汉以来,易象即失传,后儒所知卦象,皆以汉魏人所用者为范围。对此,尚秉和先生痛心疾首,遂以发掘易象为已任,毕其晚年之心血,从《左传》、《国语》、《逸周书》,从《焦氏易林》、郭璞《洞林》等书中,易抉爬梳,广泛搜求易象。在他看来,易师莫先于左氏,说易之书莫古于《左传》、《国语》,其所取象,纯正无讹。故尚氏治易取象,除以易证易外,首本之《左传》、《国语》占辞,以明此中乃有最古最确之象。次求之《焦氏易林》、郭璞《洞林》,在尚氏看来,西汉释易之书,其完全无缺者,惟有焦延寿《易林》与扬雄《太玄》。而《易林》之辞,仍不外观象而已,故其无一字不从象生,且无一象不本之易。它于《说卦》象、九家逸象、《左传》、《国语》象,无不用之,实为易象之渊薮。
然《易林》所用之象,与《周易》有关者,皆为东汉人所不知。故自东汉迄清二千年来,以卦象释《易林》之辞者,竟无一人。鉴此,尚氏考稽《易林》四千零九十六条林辞,从中搜求《易林》逸象,其与易有关,可以解经,并可以正易注之误者,凡一百七十余象。对这些易逸象,尚氏逐一加以阐发,注明其所本,以证它们仍原本于易。“于是久已晦盲的易象,始昭然若揭,可谓发幽阐微,集象学之大成。”(《周易尚氏学》卷末于省吾前言,第322页)。 武汉易学大讲堂转载
#p#副标题#e#
易象既有“旧貌”,又呈“新颜”,自古以来处于发展之态势。尚氏认为,《说卦》所叙乃自古相传之象,然它只举其纲领,并示其推广之义。也就是说,《说卦》之象,旨在使人类推演,非谓象止于此,故至周文王时,又历数千年,其所演易象,又益广益精;迄西汉,焦延寿《易林》所用易象之多,更是发展到登峰造极之地步。以发展观看待易象,把易象看成变数,这是尚秉和治易的显著特点,也是其易学能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辞取象,以象正名。尚氏认为,今之易辞,皆古圣人瞪目注视卦象而为者。(《焦氏易诂》附卷二,第205页)然自东汉以来,易象即失传,后儒所知卦象,皆以汉魏人所用者为范围。对此,尚秉和先生痛心疾首,遂以发掘易象为已任,毕其晚年之心血,从《左传》、《国语》、《逸周书》,从《焦氏易林》、郭璞《洞林》等书中,易抉爬梳,广泛搜求易象。在他看来,易师莫先于左氏,说易之书莫古于《左传》、《国语》,其所取象,纯正无讹。故尚氏治易取象,除以易证易外,首本之《左传》、《国语》占辞,以明此中乃有最古最确之象。次求之《焦氏易林》、郭璞《洞林》,在尚氏看来,西汉释易之书,其完全无缺者,惟有焦延寿《易林》与扬雄《太玄》。而《易林》之辞,仍不外观象而已,故其无一字不从象生,且无一象不本之易。它于《说卦》象、九家逸象、《左传》、《国语》象,无不用之,实为易象之渊薮。
然《易林》所用之象,与《周易》有关者,皆为东汉人所不知。故自东汉迄清二千年来,以卦象释《易林》之辞者,竟无一人。鉴此,尚氏考稽《易林》四千零九十六条林辞,从中搜求《易林》逸象,其与易有关,可以解经,并可以正易注之误者,凡一百七十余象。对这些易逸象,尚氏逐一加以阐发,注明其所本,以证它们仍原本于易。“于是久已晦盲的易象,始昭然若揭,可谓发幽阐微,集象学之大成。”(《周易尚氏学》卷末于省吾前言,第322页)。 武汉易学大讲堂转载
#p#副标题#e#
易象既有“旧貌”,又呈“新颜”,自古以来处于发展之态势。尚氏认为,《说卦》所叙乃自古相传之象,然它只举其纲领,并示其推广之义。也就是说,《说卦》之象,旨在使人类推演,非谓象止于此,故至周文王时,又历数千年,其所演易象,又益广益精;迄西汉,焦延寿《易林》所用易象之多,更是发展到登峰造极之地步。以发展观看待易象,把易象看成变数,这是尚秉和治易的显著特点,也是其易学能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辞取象,以象正名。尚氏认为,今之易辞,皆古圣人瞪目注视卦象而为者。(《焦氏易诂》附卷二,第205页)然自东汉以来,易象即失传,后儒所知卦象,皆以汉魏人所用者为范围。对此,尚秉和先生痛心疾首,遂以发掘易象为已任,毕其晚年之心血,从《左传》、《国语》、《逸周书》,从《焦氏易林》、郭璞《洞林》等书中,易抉爬梳,广泛搜求易象。在他看来,易师莫先于左氏,说易之书莫古于《左传》、《国语》,其所取象,纯正无讹。故尚氏治易取象,除以易证易外,首本之《左传》、《国语》占辞,以明此中乃有最古最确之象。次求之《焦氏易林》、郭璞《洞林》,在尚氏看来,西汉释易之书,其完全无缺者,惟有焦延寿《易林》与扬雄《太玄》。而《易林》之辞,仍不外观象而已,故其无一字不从象生,且无一象不本之易。它于《说卦》象、九家逸象、《左传》、《国语》象,无不用之,实为易象之渊薮。
然《易林》所用之象,与《周易》有关者,皆为东汉人所不知。故自东汉迄清二千年来,以卦象释《易林》之辞者,竟无一人。鉴此,尚氏考稽《易林》四千零九十六条林辞,从中搜求《易林》逸象,其与易有关,可以解经,并可以正易注之误者,凡一百七十余象。对这些易逸象,尚氏逐一加以阐发,注明其所本,以证它们仍原本于易。“于是久已晦盲的易象,始昭然若揭,可谓发幽阐微,集象学之大成。”(《周易尚氏学》卷末于省吾前言,第322页)。武汉易学大讲堂转载
武汉国学商务顾问有限公司(武汉易学大讲堂) 版权所有
邮箱:manzuyr@163.com 在线QQ:448069585
邮箱:manzuyr@163.com 电话:027-82761397 13476013916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101661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3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