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
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乾坤是易经的门户,乾为阳门,坤为阴门。两者对立而又统一,从而体现了天地变化的奥秘。
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其爻辞虽杂乱,但却不逾越乾与坤的范围。稽,为考。考察易经中的事类,大概是衰乱之世讲的吧。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
讲易的预测功能,往、来两字为重点,应与阳门、阴门相结合看,自有一套方法。开,展开。当名为卦,辨物为象。正言,彖辞。断辞。判断吉凶。
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以小见大是易的特点,易是符号体系,因为抽象,所以能概括一节,并有宇宙代数学之誉。贰,指吉凶。以吉凶指导人们行动,并作出得失的预报。
第五章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因,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恶。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朱熹说:“夏商之末,易道中微。文王拘于羐里而系彖辞,易道复兴。”文王被拘囚,所以”有忧患。”
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因,德之辨也。井, 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恶。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 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此三陈九德,一陈九德实质;二陈九德应用;三陈九德作用。
第六章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易这部书,不可离开它。它讲变化的道理,在方法上更是如此。周流六虚,指爻位依次变化。上下无常,指顺行逆行。如天地盘,月将加时后,天盘“周流六虚”而成,天盘、地盘是变动的,所以上下无常。刚柔相易,昼贵人为刚,夜贵人为柔,顺布逆布,是互相变化的。凡有规定,皆是否定。所以“不可为典要”(规定),唯变所适。唯变所适,是断课心法。
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
从六壬讲有个三传发用的问题,日干发用,事从外起;日支发用,事从内起。三传又分传退传进。通过出、入、外、内之分,吉凶可辨,能够使之趋吉避凶。
无有师保,如临父母。
师保,掌管教育之人。好像父母在身边教育一样。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讲学习断卦过程。率,依照。揆,揣度。开始时依照爻辞所说,揣度其规律。有了易这部经典,有了常法可依据。其实断卦应该看象,而不是看辞,这之间差距很大。所以后一句又说,在于人而不在于道。不是学易之人,易再好也不行。 武汉易学大讲堂首发
第四章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
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乾坤是易经的门户,乾为阳门,坤为阴门。两者对立而又统一,从而体现了天地变化的奥秘。
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其爻辞虽杂乱,但却不逾越乾与坤的范围。稽,为考。考察易经中的事类,大概是衰乱之世讲的吧。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
讲易的预测功能,往、来两字为重点,应与阳门、阴门相结合看,自有一套方法。开,展开。当名为卦,辨物为象。正言,彖辞。断辞。判断吉凶。
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以小见大是易的特点,易是符号体系,因为抽象,所以能概括一节,并有宇宙代数学之誉。贰,指吉凶。以吉凶指导人们行动,并作出得失的预报。
第五章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因,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恶。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朱熹说:“夏商之末,易道中微。文王拘于羐里而系彖辞,易道复兴。”文王被拘囚,所以”有忧患。”
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因,德之辨也。井, 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恶。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 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此三陈九德,一陈九德实质;二陈九德应用;三陈九德作用。
第六章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易这部书,不可离开它。它讲变化的道理,在方法上更是如此。周流六虚,指爻位依次变化。上下无常,指顺行逆行。如天地盘,月将加时后,天盘“周流六虚”而成,天盘、地盘是变动的,所以上下无常。刚柔相易,昼贵人为刚,夜贵人为柔,顺布逆布,是互相变化的。凡有规定,皆是否定。所以“不可为典要”(规定),唯变所适。唯变所适,是断课心法。
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
从六壬讲有个三传发用的问题,日干发用,事从外起;日支发用,事从内起。三传又分传退传进。通过出、入、外、内之分,吉凶可辨,能够使之趋吉避凶。
无有师保,如临父母。
师保,掌管教育之人。好像父母在身边教育一样。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讲学习断卦过程。率,依照。揆,揣度。开始时依照爻辞所说,揣度其规律。有了易这部经典,有了常法可依据。其实断卦应该看象,而不是看辞,这之间差距很大。所以后一句又说,在于人而不在于道。不是学易之人,易再好也不行。 武汉易学大讲堂首发
第四章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
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乾坤是易经的门户,乾为阳门,坤为阴门。两者对立而又统一,从而体现了天地变化的奥秘。
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其爻辞虽杂乱,但却不逾越乾与坤的范围。稽,为考。考察易经中的事类,大概是衰乱之世讲的吧。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
讲易的预测功能,往、来两字为重点,应与阳门、阴门相结合看,自有一套方法。开,展开。当名为卦,辨物为象。正言,彖辞。断辞。判断吉凶。
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以小见大是易的特点,易是符号体系,因为抽象,所以能概括一节,并有宇宙代数学之誉。贰,指吉凶。以吉凶指导人们行动,并作出得失的预报。
第五章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因,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恶。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朱熹说:“夏商之末,易道中微。文王拘于羐里而系彖辞,易道复兴。”文王被拘囚,所以”有忧患。”
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因,德之辨也。井, 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恶。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 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此三陈九德,一陈九德实质;二陈九德应用;三陈九德作用。
第六章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易这部书,不可离开它。它讲变化的道理,在方法上更是如此。周流六虚,指爻位依次变化。上下无常,指顺行逆行。如天地盘,月将加时后,天盘“周流六虚”而成,天盘、地盘是变动的,所以上下无常。刚柔相易,昼贵人为刚,夜贵人为柔,顺布逆布,是互相变化的。凡有规定,皆是否定。所以“不可为典要”(规定),唯变所适。唯变所适,是断课心法。
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
从六壬讲有个三传发用的问题,日干发用,事从外起;日支发用,事从内起。三传又分传退传进。通过出、入、外、内之分,吉凶可辨,能够使之趋吉避凶。
无有师保,如临父母。
师保,掌管教育之人。好像父母在身边教育一样。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讲学习断卦过程。率,依照。揆,揣度。开始时依照爻辞所说,揣度其规律。有了易这部经典,有了常法可依据。其实断卦应该看象,而不是看辞,这之间差距很大。所以后一句又说,在于人而不在于道。不是学易之人,易再好也不行。 武汉易学大讲堂首发
第四章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
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乾坤是易经的门户,乾为阳门,坤为阴门。两者对立而又统一,从而体现了天地变化的奥秘。
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其爻辞虽杂乱,但却不逾越乾与坤的范围。稽,为考。考察易经中的事类,大概是衰乱之世讲的吧。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
讲易的预测功能,往、来两字为重点,应与阳门、阴门相结合看,自有一套方法。开,展开。当名为卦,辨物为象。正言,彖辞。断辞。判断吉凶。
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以小见大是易的特点,易是符号体系,因为抽象,所以能概括一节,并有宇宙代数学之誉。贰,指吉凶。以吉凶指导人们行动,并作出得失的预报。
第五章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因,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恶。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朱熹说:“夏商之末,易道中微。文王拘于羐里而系彖辞,易道复兴。”文王被拘囚,所以”有忧患。”
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因,德之辨也。井, 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恶。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 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此三陈九德,一陈九德实质;二陈九德应用;三陈九德作用。
第六章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易这部书,不可离开它。它讲变化的道理,在方法上更是如此。周流六虚,指爻位依次变化。上下无常,指顺行逆行。如天地盘,月将加时后,天盘“周流六虚”而成,天盘、地盘是变动的,所以上下无常。刚柔相易,昼贵人为刚,夜贵人为柔,顺布逆布,是互相变化的。凡有规定,皆是否定。所以“不可为典要”(规定),唯变所适。唯变所适,是断课心法。
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
从六壬讲有个三传发用的问题,日干发用,事从外起;日支发用,事从内起。三传又分传退传进。通过出、入、外、内之分,吉凶可辨,能够使之趋吉避凶。
无有师保,如临父母。
师保,掌管教育之人。好像父母在身边教育一样。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讲学习断卦过程。率,依照。揆,揣度。开始时依照爻辞所说,揣度其规律。有了易这部经典,有了常法可依据。其实断卦应该看象,而不是看辞,这之间差距很大。所以后一句又说,在于人而不在于道。不是学易之人,易再好也不行。 武汉易学大讲堂首发
武汉国学商务顾问有限公司(武汉易学大讲堂) 版权所有
邮箱:manzuyr@163.com 在线QQ:448069585
邮箱:manzuyr@163.com 电话:027-82761397 13476013916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101661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3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