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武汉易学大讲堂 大六壬视频、八字视频学习,风水实战函授、汉派六爻函授皆为国内最高水平!为客户起名字、批八字、合婚、择吉日、测日常百事、看风水!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易学研究 > 大家说易

大家说易

现代易

学易经

易学基础

易学人物

易学专家

丁超武对易经科学的探讨

来源:作者:admin时间:2020-06-22浏览次数:1212

武汉易学大讲堂大家说易
    我于1938年在昆明重新起首研究《易》学,用算术方法将六十四卦一步一步地演算出来,发现先天图乃数学的得数,取名《科学的易》。并将所得印送重庆以及其他地方的友好,籍供参考。1941年在上海中华书局正式出版。后继续钻研,发觉先天数与生物学和遗传学中的数学公式,有某些地方竟能勾贯得来,可资印证。现改名《易经科学讲》。但有人对于用遗传数学公式来解释先天数表示异议,他们说:“先天数是几何级数,但几何级数的科学性并不需要细胞增殖和门德尔定律来作证明。”他们这样说固然不错。不过若单纯说它是代数方程式或几何级数,那它是静的、死的、一般性的东西,只是一种算术公式,并无哲学上的意味在里头。现在用生物学和遗传学上某些数学公式来证明,则它是动的、活的、生的、有生命力的,永远前进的,以别于其他的哲学。经文、卦图与数字,三者对照来看,完全一致。这就晓得孔子的哲学——《易》,不是循环的,也不会中途停止的。 故《易·系辞传》说:“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又说:“乾坤毁,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等等正说明此理。他们又说:“不是发现几何级数,就可证明、预见或猜中这些科学研究的成就的。”我们并没有这样说,如果这样说,不是违背进化的原理,歪曲历史事实吗?我们只是说这些科学成就,可以拿来证明先天图里含有更重要的意义,对它不能仅仅以一个算术公式目之。换句话说,先天图意义甚深,不借用现代科学上的成就就解释不了,好像我们借用代数方程式来解释先天图是一样的。我们既然注重先天图,那先天图与《易传》(孔子作的《十翼》)有无关系?《易传》是谁作的?我们要尽力之所及设法弄个明白才好。
    先天图与《易传》有无关系
    先天图是不是后人加入的?(当然《易传》里有后人加入的东西,如《说卦传》后面几章;又如《系辞传》开头那几句说什么:“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的话,这不与孔子自己所说的:“上下无常,刚柔相易”、“汤武革命,顺天应人”的道理相矛盾?故晓得这几句是后人加入的。)我认为先天图是《易传》构成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是后人加入的。如无先天图,则《系辞传》中所说的“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就不知作何解释!尤其最后一句“爻在其中”更难索解。“中”是指什么?怎么“爻”又会在其中?(后面有用算术方法演出)若无先天图,则《系辞传》中这几句不是等于有算题而无演算和得数么?那好作什么!
    先天图是谁作的?我们根据太史公的说法,《易传》是孔子作的。先天图既与《易传》有关系,那先天图是谁作的?理由简述如下:
    孔子平日喜欢研究什么?——数、历、易(阴阳)。他自己说:“游于艺。”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数,即数学之数。他对学生颜渊说:“行夏之时。”夏时即夏历。他要研究夏道和殷道,他特地跑到杞国(夏之后裔)和宋国(殷之后裔)去寻求遗籍,可惜没有得到足够的材料。因此“子曰:‘吾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焉,吾得夏时焉。吾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焉,吾得《坤乾》焉。”《坤乾》也是一种《易》。他平日还教人要“治历明时。”他自己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有人引《鲁论语》说:“《易》系‘亦’字之锩。”又引汉高彪碑作证。近人谭戒甫先生对此已批判过。孔子又对老子说:‘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又说:“吾求之于度数五年而未得也。求之于阴阳十有二年而未得也。”孔子引用过《周易》,在《论语·子路》中有“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这“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二句,明明见于现在的《周易》下经恒卦九三爻辞。既然“不恒”,那还有什么占得!有恒,亦不须占。所以荀子说:“善为《易》者不占。”这不正证明孔子是善于治《易》的人吗?并且与“子不语怪、力、乱、神”之旨正相吻合。还有,恒卦九三爻辞“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可见“不恒”虽“贞”亦“吝”啊!再看需卦初九爻辞:“需于郊,利用恒,无咎。”益卦上九爻辞:“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可见《周易》教人要“恒”,“恒”则“无咎”;不“恒”则凶。所以孔子说不恒就不须占,不是他平日对于《周易》研究有素,深深了解《易》理,怎能说得出这种深合经旨的话来呢!故《淮南子》说:“孔子读《易》至损益二卦,未尝不奋然而叹曰‘益损者,其王者之事乎!’”可见,孔子平日喜欢研究数、历和易(阴阳)是不言自明的。
    《易传》成书年代的探讨
    有人说《易传》是战国末和秦汉之际的作品,我看不太像。顾炎武说:“五经无真字,始见《老》、《庄》之书。”四书也无“真”字,《老子》、《庄子》有“真”字。而《黄帝内经》也有“余闻古之真人者”《周易》经文无“真”字,也无“享”字、“烹”字。尽用“无”字、“于”字。而《易传》有“享”字,但无“烹”字,更以“亨”代“烹”。《孟子·万章》中有“予既烹而食之”,又“伊尹以割烹要汤”。《老子》有“治大国若烹小鲜”、《庄子·山木篇》有“命子杀雁而烹之。”《易传》用这个“无”字,惟“于”字则夹杂用“於”字,可见那里“於”字创造出来不久,以致“于”、“於”并用,正像现在某个字已改为简体字而繁体字还在流行着,不是一下子就消灭得掉一样。四书、《老子》、《庄子》、《黄帝内经》这几部书尽用“於”字、“無”字。这就晓得《周易》的产生早于《易传》若干世纪,说文王作《周易》爻辞,可信。《易传》则早于四书,四书则又早于《老子》、《庄子》、《黄帝内经》。时代先后,层次井然。而谓〈易传〉是战国末和秦汉之际的作品,很难令人首肯。又有人说《系辞传》里有“子曰”字样,此足为《系辞传》非孔子自己所作之证。这本是一个老问题,早在700多年以前,宋代朱熹即已说过:“盖‘子曰’字,皆后人所加。如近世之《通书》,乃周子(周敦颐)所自作,亦为后人每章加以“周子曰”字。其设问答处,正如此也。”这是因为古人没有标点符号,有的地方如不如“子曰”字,就不知说话的是谁,尤其是问答体,更是如此。
  相关内容:
预测学的哲学基础在于认识

赵向阳微博

武汉国学商务顾问有限公司(武汉易学大讲堂) 版权所有

邮箱:manzuyr@163.com 在线QQ:448069585

邮箱:manzuyr@163.com 电话:027-82761397 13476013916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101661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3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