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武汉易学大讲堂 大六壬视频、八字视频学习,风水实战函授、汉派六爻函授皆为国内最高水平!为客户起名字、批八字、合婚、择吉日、测日常百事、看风水!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数术天地 > 说数术

大六壬

新派大六壬

奇门遁甲

说数术

八字推命

看风水

算卦

梅花易数

知几

测字

易医同源

百事可测

风水玄说

关于术数

来源:作者:admin时间:2014-06-21浏览次数:1117
副标题#e#

    术数,亦称数术。这个词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权术、策略,如《韩非子•奸劫弑臣》篇中“夫奸臣得乘信增之势,以毁誉进退群臣者,人主非有术数以御之也。”这里的“术数”,即指权术。后来术数一词又能引申为法制及治国之术。本书所使用的“术数”一词,不是指权术或治国之术,而是使用“术数”的第二种含义,即指用天干、地支、阴阳、五行等数理,来推测社会与人事的变化和发展趋向。这里的术,就是方法、技术;数,指点宇宙及人事的生灭规则,也可以理解为世事的气数和命运。术数,即是“以种种方术,观察自然界可注意的现象,来推测人和国家的气数和命运。……除天文、历谱外,后世称术数者,一般专指各种迷信,如星占、卜筮、六壬、奇门遁甲、命相、拆字、起课、堪舆、占候等。”(《辞海》术数条。)
     术数,作为学科的一个类目,始于西汉。《汉书•艺文志》载:
    “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于是建藏书之路,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至成帝时,以书破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待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巳,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
    从上述引文可以看出,汉成帝颁诏书时,已将术数收为书籍的一个大的类别了。刘歆的《七略》是我国图书目录的最早分类。虽然,图书分类不等于学科分类,但《七略》中的这种分类法明显地带有学科分类的性质。
    《汉书•艺文志》把术数图书分为六种:一天文,二历谱,三五行,四蓍龟,五杂占,六形法。记载书籍有一百九家,二千五百二十卷。并说:“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这就这术数的学科范围,做出了明确的界定。
    后来,天文和历法各自发展为独立的学科,从术数中分离出去。到清朝乾隆年间,修订《四库全书》时,术数成为只含有数学、占候、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七类,专门以阴阳五行八卦等来推测人事变化的方术了。
    《四库全书》的编纂者认为,“术数之兴,多在秦汉以后,要其旨,不出乎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实皆易之支派,傅以杂说耳。……中惟数学一家,为易外别传,不切事而犹近理,其余则皆百伪一真,递相煽动。必谓古无是论,亦无是理,固儒者之迂谈;必谓今之术士能得其传,亦世俗之惑志,徒以冀福畏祸。今古同情,趋避之念一萌,方技者流各乘其隙以中之。故悠谬之谈,弥变弥伙耳。然众志所趋,虽圣人有所弗能禁。其可通者存其理,其不可通者姑存其说可也。这是说,术数中只有一小部分是“近理”的,大部分则是悠谬不稽的。但他也认为,术数是古已有之,要分析对待之。
    尽管人们对“术数”褒贬不一,但从中国学术史上看,“术数”作为一个独立学科无疑是客观存在的,是被史家所承认的。
    我们现在能够看到记有术数活动的最早材料,是殷墟的甲骨。经考古学家的考证,殷代出土的甲骨,绝大多数的记载着我国文明初期的占卜结果。
    对殷代甲骨的考察和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商朝的占卜,无论从甲骨的制取,灼兆的方法,占卜的内容及卜仪的规模,都已达到相当复杂的程度。根据一般事物的发展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的原理,我们可以推断,从我国最早开始的占卜活动,发展到商朝甲骨记载的那样复杂的程度,该是经历了多么漫长的时间!我们可以断定,我国古代的占卜活动,应起始于远古时期蒙昧的原始社会。
    有一种说法认为,在原始社会我国传说的伏羲时代,就已经出现了河图和洛书。河图和洛书把原始游牧民族经过长期观测的天象,用原始的数字形式记载了下来,为我国古老的术数学提供了“数”的依据。也就是在这个传说的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创造掌握了用天干和地支记日,是术数学框架中的一个有力支柱。
    研究出土的商代甲骨已经证明,术数在商代至少存有两种形式,一是卜,一是筮。
    卜是用龟甲或兽骨做卜骨,经过钻、凿等加工处理,然后放在火上灼。由专门掌管卜的太卜或卜师,根据灼后的龟甲或兽骨裂出的兆象,判定人事的吉凶。
    筮是用蓍草或其他可数物的工具,按照一定的规程数,最后得出一组数字构成为卦。至此这一组数字已经失去记数的意义,而是卜者根据此组数字,即卦,来推测判定人事吉凶变化。
    在商朝及商朝以前,人们从事的每一项重大活动,事先都要经过占卜以决定是否进行。卜筮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已成为当时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到了周朝,卜仍然是术数的一种主要方法。解放后出土的西周甲骨,证明了这点。
    由“一”和“一一”两种符号构成的八卦产生后,筮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最初记载八卦的书,就是我国文化史上的珍宝——《周易》。

#p#副标题#e#

    大约与《周易》产生的同时,我国产生了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扩充了卜和筮的内容,为我国术数的发展奠定了牢固基础。
    可以说,我们的先人用中国古代特有的文化形式——河图、洛书、干支、八卦、阴阳五行,加之人们对星宿、四季等的认识,创建了中国术数这座神秘的殿堂。
    春秋战国时期,术数除卜和筮两大类外,又产生了星占、筵箪、相阴阳、占梦、占祲兆、攘择等多种形式。其中星占,与古老的天文学有密切的关系。在商周时代,星占是卜的一项内容,后来由于观测的天文资料越来越多,人们可以直接依据天象的变化预言人类生产生活的吉凶,不再借用卜来决疑了。于是,星占便成为一种独立的术数。
    术数中著名的三式——太乙、六壬和遁甲,传说都在春秋战国时产生,其中太乙和六壬已有文献的记载。通过对出土的西汉初期的六壬式盘和太一九宫盘的研究,完全可以证明它们确实最迟产生在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由于秦“燔灭文章,以愚黔首”,“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术数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汉武帝时,(公元前141—公元前87)以术数名家者有“五行家”、“堪舆家”、“建除家”、“丛辰家”、“历家”、“天人家”、“太乙家”(《史记•日者列传》)。此外,还出现了形法,即相术。
    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学派把周易的研究拉向了纯义理的方向,以占卜为宗旨的术数家们则走上改变易卦筮法的道路。汉朝先后出现了《焦氏易林》、《京房易》和《太玄经》三个术数派别。
    《焦氏易林》根据一年二十四节气,把八八六十四卦分派到全年,以卦直日,创立了新的筮法。同时它又把每一卦都能变为六十四卦,并给所有的卦都记载了繇辞(有部分卦的繇辞重复),使繇辞数量达到四千条之多,成为后世“签书”之祖。
    杨雄的《太玄经》则依周易的办法,对周易八卦前的古筮法进行探索,创造了以“一”“一一”一一一“三种基本符号组成的四爻卦。
    京房接受了《焦氏易林》的以卦直日法,并融汇了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学说,发展和创立了纳甲、飞伏、世应等一整套专门术语。成为后来以钱代蓍的火珠林法的源头。
    这个时期,还出现了谶书、杯交和灵棋经等多种术数形式。
    从汉到唐,筮法的最大改革,是以钱代蓍。以钱代蓍,成卦简单方便,很快得到推广。以钱代蓍法最早起于何时,现不可考,但最迟不过唐初。
    唐宋以后,术数的发展有两个方面比较显著:一是星命学,也称禄命学,或八字批命法。星命,在先秦即有了发端,唐朝李虚中作《命书》三卷,后为宋代徐子平等人发展,成为我国颇有影响的术数活动。它是以人的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八个字排成四柱,依据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推断人的命运。
    二是签书,也就是抽签。这种活动起初多在庙宇里进行。和佛教的偈语有一定的关系。后来又演化为街头术士的黄雀签等形式。测字也是在这个期间产生的。
    中国术数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有的生命力很短,一闪即逝;有的随着典籍的亡佚而失传;的有则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目前在江湖术士中仍然流传的术数典籍有:《卜筮正宗》、《增删卜易》、《断易大全》(筮法);《六壬金口诀》(六壬);《渊海子评》、《命理探源》(八字批命);《麻衣神相》、《柳庄相法》(相术);《推背图》(谶书)等。这些书籍,是江湖术士或民间从事各种术数活动的主要依据。此外,也有抽签、堪舆(看阴阳宅)与扶乩等术数形式。
    术数,无疑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异的意识形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部分。术数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乃至今日社会,主要是为迷信活动所利用和服务,其中有着大量的糟粕。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应忽视,术数与我国原始宗教先民对自然与社会活动的幼稚认识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还包含着大量的民俗民风的材料。因此,我们认为,对待这样一种民族文化遗产,应象对待其他任何一种文化遗产一样,要正视,要重视,要在分析批判的同时,加以严肃的科学研究,而不能简单地将它从中国历史上一笔勾销了事。
    术数的种类虽然很多,但它们的本质、终极目的,就是预测。那么,人需要不需要预知自己的未来?人能不能够预知自己的未来?人怎样才能正确地预知自己的未来?在批判和剔除术数中的迷信和神秘成分后,今人能不能在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上,创立一门崭新的、现代的、先进的、科学的人类预测学?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因为,预知未来,既是作为个体生命的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和欲望,又是人类社会向科学提出的合理要求。
    中国的术数学,惟其称为“术数”,原理依据是,人为自然界天与地作用的产物,人在天地间生存、运动;宇宙万物都在时间与空间中运动,人、天、地及宇宙万物的运动无一不受着一种“数”的制约。古人认为,对这种“数”人们可以通过卜筮等术数手段,得到“神”的指点的启示,感知和认识它。神,当然是不存在的。中华民族也从来没有树立起一个统一的,能够创造世界的“神”来。术数里提到的神,是多元的、多种多样的,最终都是为术者服务的,是对“数”迷惑不解的产物。那末,“数”是否是一种客观存在?“数”的存在形式是怎样的?是点?是线?是力?是波?是场?是联系?是规律?这是现代科学研究的一个课题,也是揭示中国术数学奥妙的中心问题。我们相信,通过我们对术数学的认真研究和探索,终有一天,会揭开其听奥妙,获得科学的发现与认识。 武汉易学大讲堂转载

赵向阳微博

武汉国学商务顾问有限公司(武汉易学大讲堂) 版权所有

邮箱:manzuyr@163.com 在线QQ:448069585

邮箱:manzuyr@163.com 电话:027-82761397 13476013916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101661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3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