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武汉易学大讲堂 大六壬视频、八字视频学习,风水实战函授、汉派六爻函授皆为国内最高水平!为客户起名字、批八字、合婚、择吉日、测日常百事、看风水!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数术天地 > 风水玄说

大六壬

新派大六壬

奇门遁甲

说数术

八字推命

看风水

算卦

梅花易数

知几

测字

易医同源

百事可测

风水玄说

古代的丧葬

来源:作者:admin时间:2014-10-16浏览次数:1170
武汉易学大讲堂看风水:                          
1、不封不树
    远古时期的丧葬意识异常淡薄,丧者葬于郊野,无堆无坟。《周易·系辞传下》言:“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葬)之 中野,不封不树。”指既不封土堆也不种树木。又据《汉书》记载:殷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秦穆公、樗里子等先王公的葬地,均“无丘垅之处”。上古的丧葬不封不树,与平地齐,这一点从考古学上也得到了证实。至于今天所见的许多帝王陵,如黄帝陵、炎帝陵、禹陵、舜陵等均有着高大的坟丘,都是后人追修或假指的。
2、避水泉之湿
    大约从春秋战国时起,丧葬习俗有了一定的变化,墓已开始封土,故史料上对墓的称法出现了“丘墓”、“坟墓”、“冢墓”等记载。《礼记·檀弓上》郑玄注:“土之高起者曰坟。”《释名·释丧制》曰:“丘(墓),象丘形也”,又曰:“冢,肿也,象山顶之高肿起也。”因此,在战国时期,坟、丘、冢已成为坟墓的通称,而君王的坟墓因讲究高大,故称作“陵”或“山陵”。
    清代人刘公中曾指出:“盖古人深明相地,意有避水泉蝼蚁之害,初无祸福之说参于其间。相地不涉祸福,则相地亦人子慎终常事,何足为怪。”
    吕思勉在探讨中国风水的起源时也指出:“风水之始,避风及水而已。《吕氏春秋·节丧篇》曰:‘葬浅则狐狸担之,深则及于水泉,故凡葬必于高陵之上,避狐狸之患、水泉之湿。’此风水之说之起源也。”
3、祸福感应
    丧葬中出现祸福感应说,在汉代已有。《后汉书·袁安传》载,袁安丧父后,有人指着某处佳地对他说:“葬此地当世为上 公。”风水中正式提出祸福感应说,是相传晋代郭璞著的《葬书》,认为:“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就是说:人的身体受之于父母,父母的骸骨为子孙之本,子孙的形体属于父母遗留于世的一部分,父母的骸骨若能得到生气,子孙就能得到荫佑。此所谓,生死殊途,情气相感,枯骨得荫,生人受福。在讲求“孝”道的中国古代社会,子孙自然要为祖辈寻找理想的安息之所,而且祖坟的风水环境越好,子孙受荫越多,此所谓“神灵安而子孙盛”。正是这种祸福感应说的影响,才有了“事死如事生”的观念的流行。
    更多相关文章请搜索朱元璋陵寝为何状如北斗 武汉易学大讲堂风水玄说转载

赵向阳微博

武汉国学商务顾问有限公司(武汉易学大讲堂) 版权所有

邮箱:manzuyr@163.com 在线QQ:448069585

邮箱:manzuyr@163.com 电话:027-82761397 13476013916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101661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3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