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始皇陵
秦始皇即位之初便穿丽山而造陵,历时37年,《水经注·渭水》曰:“秦始皇大兴厚葬,营造塚圹于丽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秦始皇陵布局按其国都咸阳城而设计,在咸阳的正东方,秦东门阙在“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秦东门阙正对准国都咸阳和皇陵东门大道,三点在一条直线上,皇陵正对东门阙以示坐西向东的威严。
皇陵布局按其国都咸阳城而设计,整个陵区在丽山北麓,面向东方。
丽山北麓南高北低,易受山洪影响,因此设计中采用导流措施,筑有长1400米高10米的挡水堤,使山水不致流向北的低洼处,而改流向东的沙河。陵区南部的水则引向西北入董沟,最后,沙河,董沟之水均流入渭河。
陵区内的布局如下:
1. 陵墓的内外有两重城垣,皆呈南北较长的回字型,外城南北长2173米,东西宽974米,周长6千多米,四角有警卫角楼。
陵墓为四棱台式在内城南部,正当东南西内外两重城的六个门的交点上。
2. 陵园北部有“露台祠”,即“秦始皇祠”。
3. 在陵墓以西的墓道,配有组合成套有髹漆木车和彩绘铜马车御手。
4. 陵墓西北角的内外城之间有饲官遗址。
5. 陵墓下有四出墓道,可以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通往地宫。
6. 陵墓在长方形的内城中,并处在陵区的西部,《太平御览·天中记》曰:“宅不益西,俗说西者为上,上益宅者,妨家长也”。
陵墓旁有“寝”,在陵区的西南角,按当时制度,尊长居西方,西南隅为尊长之处。
在陵墓内外城东南部的正东向有陪葬区。符合尊长在西,‘卑幼在东’之礼制。
7.在陵墓的东外城之东,当东门的北方,有三个从葬坑,放置兵马俑,大约有一万多件。兵马俑面向东方,表示秦国威震东方的气慨。此外,还有马厩坑。
8.陵墓中有宫殿、有百官位次。用人鱼膏制成腊烛。并有预防盗墓的自动发射驽箭,墓中还灌有水银,如同江河大海转动不息,上象日月星辰,下象山川地理。正如《史记·秦始皇本纪》:“……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尽徒藏之,令属作机驽矢,有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久之……”。实为地下之天堂。
9. 陵区尚有渭水以南的信宫,又改称“极庙”以象征天极。并从极庙通丽山,用牺牲在极庙祭祀秦始皇。
秦始皇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陵墓。
(二)汉武帝茂陵
汉武帝即位后开始建陵,历时53年,陵区位于陕西之咸阳的西南端,当时礼制西南方为尊长所居而设,陵区北隔九囗山,南眺秦岭、坐西向东,陵墓在陵区的西部,皆因以西为尊之故,亦是西汉五陵中最西的一个陵。封土为陵。
陵区呈方形,建有内外两城,城墙四周有门阙。陵墓呈平顶锥状,高46.5米。位于陵园正中,墓中地宫占地15亩(1顷),内置梓棺,并设机驽以防盗,还有许多珍贵随葬品。
陵墓旁设“寝”,陪葬墓区在陵墓之东南。
陵墓东南方白鹤馆,白鹤馆以东有南北向的深沟长500米,深5米,宽10米,以引渭水供“寝”中白鹤、饲官、宫女使用。
在长安之西,茂陵之东、龙泉以北有“龙渊宫”,为汉武帝之庙。在寝和庙间筑有通道,称“衣冠所出游道”。每月举行宗庙祭祀要将墓主(武帝)的衣冠从寝是搬出游历到宗庙接受祭拜,拜毕,再按原道送至寝中。
茂陵周围有陪葬墓,大将霍去病、卫青墓即在其东北部、较大,墓前有石雕。
虽然陵墓内部结构不能知晓,但从所发现的遗物,如以“四神”为纹有空心砖,字纹瓦当等亦可知当时的设计和五行八卦相关。
(三)唐太宗昭陵
昭陵位于西安西北方的九囗山,在礼泉县东北22.5公里,凿山建陵。
九囗山南隔关中平原,与太白、终南诸山对峙,东西山峦起伏,使陵峰更为险峻,其后有泾水,前有渭水,烘托出陵区气势的雄伟壮观。
陵园周长60公里,面积30万市亩,玄宫在九山之南坡山腰间,抵达玄宫须经山傍所设之栈道,栈道悬绝百仞,绕山300—400米。建陵后栈道被拆除,使陵山与外世隔绝。
陵山有垣墙围绕,围墙四角有角楼、墙正中各有一门,南为朱雀门,北为玄武门,东为青龙门,西为白虎门,象征四神护陵。
陵墓前正对山陵的朱雀门内有献殿,供祭祀用。
在陵山垣墙外之西南角有“寝宫”又称“下宫”。供墓主起居生活。后迁至山下南偏西的瑶台寺边。
玄武门外有14个少数民族首领之雕像。
玄武门内东西两廓有六骏浮雕。
陵区主峰以南为陪葬墓,列于昭陵两侧,形成居高临下“南面而立,北向为朝”的形势。
(四)宋陵
北宋九代皇帝有7个陵在河南巩县洛南南岸的台地上,因这里山水秀丽,土质优良,水位低,适宜深挖墓穴,丰殓埋葬。
陵区南有嵩岳少室,北为黄河天险,自古以来风水家称之为山高水来之吉地。
宋陵沿陵区中轴线,皆面对嵩山,北依洛水,整个陵区南高北低,陵台在地势最低处。均为坐北向南的正方形。
宋太祖之永昌陵,陵台较大,台四周有署墙,墙四角有角楼,四边署墙皆有神门,东西北三神门外各有雕狮一对,南神门外中轴线两侧有石刻群。
陵台到神墙南门(即司马门)之内的献殿,也称上宫、寝殿,为祭祀大典之处。
陵台南方的偏西处在延伸350米建有寝宫,亦称下宫,与上宫分隔不相连接。
当时风水术盛行,《宋会要辑稿·礼》曰:“按经书,壬、丙两方皆为吉地,今请灵驾,先于上宫神墙外壬地新建下宫奉安,俟十月十二日申时发赴丙地幄次,十三日申时掩皇堂”。宋代皇帝姓赵,属五音中之“角”音,利于壬年(北偏西)方位,故把壬丙当作吉方。
《云麓漫钞》曰:“永安诸陵皆东南地穹,西北地重。”因此宋代各陵地形东南高,西北低,田鹊台至乳台,上宫,愈北地势愈低,与古代各陵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