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武汉易学大讲堂 大六壬视频、八字视频学习,风水实战函授、汉派六爻函授皆为国内最高水平!为客户起名字、批八字、合婚、择吉日、测日常百事、看风水!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数术天地 > 八字推命

大六壬

新派大六壬

奇门遁甲

说数术

八字推命

看风水

算卦

梅花易数

知几

测字

易医同源

百事可测

风水玄说

转载:四柱命理与中药学

来源:作者:admin时间:2014-07-08浏览次数:1228

武汉易学大讲堂批八字
    中药学博大精深,品种繁多,在孙思邈的《千金方》中就已经记载了八百多种中药品名。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所记载的药物,则更加丰富,达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全面地总结了《本草纲目》以前的我国药物学的巨大成就,把我国药物学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这在世界的药物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中药品种虽多,但大道从简,九九归一,只有性、味、归经四个字,或称“阴阳五行”四个字。又根据药物的实际作用,也不过为十个字。如《本草纲目·十剂》说:“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种,是药之大体。”
   总之,中药学也属于阴阳五行学说的范畴,故中药学与四柱命理学有着内在的必然的关联。
一、阴阳干支与中药的性、味、归经
    中药为什么有性、味和归经之论?《本草纲目·神农本经名例》说:“凡天地万物皆有阴阳,气者天也,味者地也。温、热者天之阳,寒、凉者天之阴,辛、甘者地之阳,酸、咸、苦者地之阴。”《本草纲目·五脏五味补泻》说:“凡药之五味,随五脏所入而为补泻,亦不过因其而调之。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由此可见,中药的性、味、归经原理,都是由自然之理的原理指导而成,则就自然而然地具备了阴阳五行的属性。
    现以菊花为例。《本草纲目·菊》说:“黄菊花属土与金,有水与火,能补阴血,故养目。菊春生夏茂,秋花冬实,备受四气,饱经露霜,叶枯不落,花槁不零,味兼甘苦,性禀平和。昔人谓其能除风热,养肝补阴,盖不知其得金水精尤多,能益金水二脏也。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用治诸风头目,其旨深微。”此精辟之论,伟人李时珍都是以阴阳五行学说的原理,来论述中药之性、味、归经。由此可证,李时珍对阴阳五行学说的研究和运用,已达到了炉火纯青,颠峰造极的境界。
(一)中药之性与阴阳干支
    古时称中药的寒、热、温、凉四种自然属性为“四气”,现代称四性。《素问·五常政大治篇》说:“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说明了中药四性与地理关系重大。《素问·天元正纪大论篇》说:万物“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本草纲目·神农本终名例》说:“气者天也,味者地也。温热者天之阳,寒、凉者天之阴。”而四时之气的规律是: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因此,中药四性不但与地理有关,而且与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关系亦重大,证明了中药四性是纯自然规律所决定的。
   《本草纲目·五味偏胜》说:“入肝为温,入心为热,入肺为清,入肾为寒,入脾为至阴而四气兼之,皆为增其味而益其气。”现按李时珍所论之原理,来反映在阴阳干支与寒、热、温、凉、平各性的对应关系如下。
   “入肝为温”:五行木之“象”为肝、胆,干支以甲寅阳木为胆,以乙卯阴木为肝,寅为正月之木,植物复苏之时,冬气犹在,故阳木为微温,阳中之阴也;卯为二月之木,植物生气盎然,冬气退尽,故阴木为温,阴中之阳也。
   “入心为热”:五行火之“象”为心、小肠。干支以丙午阳火为小肠,丁巳阴火为心,午为五月,丙“象”为太阳,故阳火为大热,阳中之阳也;巳为四月,丁“象”为星,故阴火为热,阴中之阳也。
   “入肺为清”:清即为凉,五行金之“象”为肺,大肠。所主季节为秋,但初秋有夏火之余气,故阳干支庚申金为燥;阴干支辛酉为凉,因酉为中秋白露、秋分节气,气候已转凉爽之故。
   “入肾为寒”:五行水之“象”为肾,膀胱、三焦,而干支壬子阳水为膀胱、三焦,癸亥阴水为肾。子为大雪、冬至节气,故干支阳水为大寒;亥为立冬、小雪节气,秋气犹在,故干支阴水为寒。
   “入脾为至阴而四气兼之”:四气即寒、热、温、凉四性。五行土之“象”为脾、胃。干支以戊辰戍阳土为胃,己丑未阴土为脾,土生万物,纳百川,土气冬暖夏凉,尽显中和之功,故脾胃共为“后天之本”,调和“四气”故为平。如甘草性为平,味为甘,甘者亦属五行土也。《本草纲目·甘草》说:“此草最为众药之主,经方少有不用者……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国老即帝师之称。”《本草纲目·气味阴阳》说:“天地即判,生万物者五气耳。五气定位,则五味生。故曰生物者气也,成之者味也。”所以,甘草其味为甘,甘者属土;其气为平,平者属土。
    以上中药四性的自然属性,用干支阴阳的对应解释,则道理自明矣!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神农本草经》说:“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这是治病用药的法则和规律。“寒者”、“热者”是指患寒证或热证的病人。因此,确定人体疾病是寒证还是热证,只要将病人准确的出生时间用四柱命理学的原理排列出来,就一目了然,这样就为中医学的临床治疗用药,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突破。
    现以高血压与低血压为例,来论证四柱命理学的科学性。
    1999年11月19日的《参考消息》中的科学技术栏目,报道了台湾《中国时报》11月12日由台湾阳明大学药理所教授潘怀宗先生所写的一篇叫《小心药物之间的交互作用》的文章,潘教授说:“产生高血压的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此说明在世界医学的研究领域中,还不能找到高血压病的病因,而用四柱命理学的原理来回答,却又是那样的简单和朴实。
    宇宙中万物,都是具有热涨冷缩的共同特性。例如烧水,水开之后而沸腾,则体积增大而产生压力,故水壶盖就会被热气冲得哗啦作响,所以,物质热才产生压力。而人体血,也是万物中的一种,同样的道理,血热则压力大,压力大则血压高;反之,血冷则压力小,压力小则血压低,血压无则表示人体死亡。
    在四柱命理学中,五行火色红为心,主血脉。若四柱干支多火或燥,则是高血压的信息标志;若四柱干支多水或寒,则是低血压的信息标志。
实例1:1928年四月初八日亥时生男。
    四柱:戊辰
          丁巳
          丙寅
          己亥
    大运: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戍 癸亥 甲子 乙丑
           4   14   24   34   44   54   64   74
         1931 1941 1951 1961 1971 1981 1991 2001
    日主丙火,生于夏季火旺之时,当令而旺,又丁火相助,亥水生寅木,寅木生丙火,故日主丙火旺,主血热,血热则血压高。
    1986年,流年丙寅,流月甲午,大运癸亥,癸戊合化火,亥水生木,木从火势而化,则日主丙火更旺,火旺即血则更热,故此人患高血压病住院,其血压是200毫米汞柱的收缩压,经治疗之后,常年保持在收缩压为180毫米汞柱左右,至今13年过去了,虽降压药没停过,可就是不能将血压降下来。此皆因命理之火太旺的原因。
    实例2:1953年十一月十一日巳时生女。
    四柱:癸巳
          甲子
          辛丑
          癸巳
    大运: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7    17    27    37    47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日主辛金生于冬季子水之月为寒,四柱三水一丑湿土,助起日主辛金寒冷无比,甲木无根,水多木漂则湿,湿木无温而无生火之功,年、时支两巳火,均被水围克,则火熄无焰,且所行大运又无火相助(戊辰大运),所以,日主寒冷,则血寒,血寒则本人血压低,只有75左右的收缩压。
    从以上两实例不难看出和证明,人体血压高是日主因五行之气热而引起的,人体血压低是日主因五行之气寒而导致的。这就是高血压和低血压的病理原因,实际上,高低二字就是寒热阴阳的辩证关系。
    由此可证,令医学家们苦苦研究寻找的高血压之病因,在四柱命理学的原理中,是可以用眼睛看出来。那么,高血压之疾的病因找到之后,则就可根据“热者寒之”的原则来治疗。
(二)中药之味与阴阳干支
    中药五味,来源于阴阳五行学说。即:酸味为木,苦味为火,甘味为土,辛味为金,咸味为水。另有涩味归酸为木,淡味归甘为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这就是中药即有性(气),又有味的原理,皆来源于自然之理。故《本草纲目》说:“气者天也,味者地也。”所以,中药的性、味密不可分,表示天与地的有机结合。
1、中药五味与阴阳干支
    中药五味,都是药物的自然味道,均可由口感而知。既然五味为五行,则自然就可以与阴阳干支相互对应,故五味与阴阳干支的对应关系如下。
    酸味:酸为木,则对应甲乙寅卯木。
    苦味:苦为火,则对应丙丁巳午火。
    甘味:甘为土,则对应戊己辰戍丑未土。
    辛味:辛为金,则对应庚辛申酉金。
    咸味:咸为水,则对应壬癸亥子水。
    知道了五味与阴阳干支的对应关系,则就可以利用四柱命理学原理,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和症状,结合中药的四性、五味原理,选择药物组成方剂。
   《灵枢·五味》说:“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这就是择药组成方剂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2、中药五味的治病原理是调节人体阴阳五行之气平衡
   《本草纲目·五味偏胜》说:“五味入胃,各归所喜。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气增而久,夭之由也。入肝为温,入心为热,入肺为清,入肾为寒,入脾为至阴而四气兼之,皆为增其味而益其气。故各从本脏之气,久则从化。故久服黄连、苦参反热,从苦化也……是以药不具五味,不备四气,而久服之,虽暂获胜,久必致夭。”
   《本草纲目·标本阴阳》说:“夫治病者当知标本。以身论之,外为标,内为本;阳为标,阴为本。故六腑属阳为标,五脏属阴为本;脏腑在内为本,十二经络在外为标。而脏腑阴阳气血经络又各有标本焉。以病论,先受为本,后传为标……故百病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否则邪气滋甚,其病益蓄……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由以上二论可证,中药五味的治病原理,都是针对人体疾病之本而论为重点。本即脏腑,脏腑即阴阳五行,阴阳五行即阴阳干支,阴阳干支即四性五味。故人体疾病之名,虽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然都在五行之中,都由五味,四性来中和、平衡,故人体疾病才能够得以痊愈。也就是说,人体疾病无论多少个病名,药物品种无论多少个药名,而实际上只有五行“本”病和五味药物。这就是阴阳五行学说对人类医学的最大贡献,也是有史以来最高的医学成就。
    例如,在1999年11月20日《参考消息》中,有篇《“生命之书”将引发医学革命》的文章,其主要内容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的遗传学家费朗西斯·科林斯博士在“生命之书”一文说:“每个人都携带有DNA(脱氮核糖核酸)。DNA位于几乎每个细胞的中央,由四种化学物质组成。这四种化学物质连接成长度巨大的链。”此科学研究成果,一语道破天机,证明了人体是由五行构成的科学原理,乃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之论。
    费郎西斯·科林斯博士所说的在“几乎每个细胞的中央,由四种化学物质组成。”那么,这“四种化学物质”是什么物质呢?现以五行学说为分析和论证如下。
    第一:“每个细胞的中央”的“四种化学物质”,就是五行中的木、火、水、金,再加上细胞本身,则五行就齐全了,那么,细胞本身就是五行之土无疑了。
    细胞为什么属土呢?因为人体各器官、组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而器官、组织就是人体之各种不同名称的肌肉。在古代肌肉就称肉。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故土为肉论,远古时代早以确立。
    由此可证,人体每个细胞都具备有五行特性,万物都是由五行所构成的科学论断,是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向世界已经宣告过,这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第二:“这四种化学的物质连接成长度巨大的链”,这就是由五行相生、相克之原理而形成的。因为五行相生、相克之关系是:如环无端,周而复始,如链一般,无穷尽也!
    根据以上分析,证明了人体就是由阴阳五行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故中药五味的治病原理,就是调节人体阴阳五行之气的平衡。
(三)中药归经与阴阳干支
    阴阳干支与中药性、味可以相互对应,则又可以与中药归经分别对应,二者的对应关系如下。手太阴肺经:肺为阴金,故对应辛酉金。
    手阳明大肠经:大肠为阳金,对应庚申金。
    手少阴心经:心为阴火,对应丁巳火。
    手太阳小肠经:小肠为阳火,对应丙午火。
    手厥阴心包经:心包主血,五行论水为血,与肾水成既济之象,故对应癸水。
    手少阳三焦经:三焦为腑属阳,功能为运行元气和水谷,主流动之象,故对应壬水。
    足太阴脾经:脾为阴土,对应己丑未土。
    足阳明胃经:胃为阳土,对应戊辰戌土。
    足厥阴肝经:肝为阴木,对应乙卯木。
    足少阳胆经:胆为阳木、对应甲寅木。
    足少阴肾经:肾为阴水,对应癸亥水。
    足太阳膀胱经:膀胱为阳水,对应壬子水。
    中药的归经理论,为人体脏腑之经络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治疗用药之信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治病必求于术”。因此,中药归经理论,是“治病必求本”的重要前提,而用阴阳干支对应中药归经,是检验治“本”用药是否准确的标准,从而为医治“疑难病”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论。
二、阴阳干支与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
    中医临床用药原则,几千年以来,从来都是在遵循着《黄帝内经》的“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的原则。但是,《素问·至真要大论》的治疗用药核心规律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和“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脏所宜,乃可以言盈虚病生之绪也”。简言之,治疗用药只要了解五脏的病理变化原因,掌握药物的四性、五味、归经原理,即可组成方剂治疗疾病。所以,《素问·至真要大论》通篇只论述用药原则,而只字不提治疗药物之名称,是黄帝和岐伯的大意和疏忽?当然都不是。因为黄帝和岐伯认为,不论病名有多少种,药物有多少种,在他们心中仅为五种,即五行。故《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此就是真正的用药原则和规律。
    所谓“调气之方”,是指治疗人体疾病的药物的作用是调节人体内的阴阳五行之气,使人体“气血正平”而疾病痊愈。由此可证:治病就是治气。因为气行则血行而“气血正平,长有天命”,气滞则血滞而疾病。
   《本草纲目·四时用药例》说:“虽然月有四时,日有四时,或春得秋病,夏得冬病,神而明之,机而行之,变通权宜,又不可泥一也。”
    现遵循黄帝、岐伯、李时珍的用药原则,结合四柱命理学的原理,来分析中药的四性、五味、归经的具体应用的基本原则。讲的是基本原则,本身就是包含着事物的不断变化,故不必拘泥,需“神而明之,机而行之,变通权宜。”
(一) 四柱命理学与中药四性应用
1、日主逢命理各外因干支而热、燥者,用寒、凉、润性中药。
2、日主逢命理各外因干支而寒、凉、湿者,用热、温、燥性中药。
3、日主逢命理各外因干支的寒、热、温、凉四性相对平衡时,视干支五行之疾病,选择中药的药性。
(二)四柱命理学与中药五味应用
1、日主因木衰而致肝、胆之经络病者,用味酸、咸类中药,忌他味;日主因木旺而致肝、胆之经络病者,用味苦、甘、辛类中药,忌酸、咸味中药。
2、日主因火衰而致心、小肠之经络病者,用味酸、苦类中药,忌他味;日主因火旺而致心、小肠之经络病者,用味甘、咸、辛类中药,忌味酸、苦类中药。
3、日主因土衰而致脾、胃之经络病者,用味苦、甘、淡类中药,忌他味;日主因土旺而致脾、胃之经络病者,用味辛、咸、酸类中药,忌味苦、甘、淡类中药。
4、日主因金衰而致肺、大肠之经络病者,用味辛、甘、淡类中药,忌他味;日主因金旺而致肺、大肠之经络病者,用味咸、酸、苦类中药,忌味辛、甘、淡类中药。
5、日主因水衰而致肾、膀胱、心包、三焦之经络病者,用味咸、辛类中药,忌他味;日主因水旺而致肾、膀胱、心包、三焦之经络病者,用味酸、苦、甘、淡类中药,忌味咸、辛类中药。
(三)四柱命理学与中药归经应用
1、日主因木衰而致肝、胆之经络病者,用归经为肝、胆、肾、膀胱、心包、三焦类中药,忌其它归经类中药;日主因木旺而致肝、胆之经络病者,用归经为心、小肠、脾、胃、肺、大肠类中药,忌归经为肝、胆、肾、膀胱、心包、三焦类中药。
2、日主因火衰而致心、小肠之经络病者,用归经为心、小肠、肝胆类中药,忌其它归经类中药;日主因火旺而致心、小肠之经络病者,用归经为脾、胃、心包、三焦、肾、膀胱、肺、大肠类中药,忌归经为心、小肠、肝、胆类中药。
3、日主因土衰而致脾、胃之经络病者,用归经为脾、胃、心、小肠类中药,忌其它归经类中药;日主因土旺而致脾、胃之经络病者,用归经为肺、大肠、肾、膀胱、心包、三焦、肝、胆类中药,忌归经为脾、胃、心、小肠类中药。
4、日主因金衰而致肺、大肠之经络病者,用归经为肺、大肠、脾、胃类中药,忌其它归经类中药;日主因金旺而致肺、大肠之经络病者,用归经为肾、膀胱、心包、三焦、肝、胆、心、小肠类中药,忌归经为肺、大肠、脾、胃类中药。
5、日主因水衰而致肾、膀胱、心包、三焦之经络病者,用归经为肾、膀胱、心包、三焦、肺、大肠经类中药,忌其它归经类中药;日主因水旺而致肾、膀胱、心包、三焦之经络病者,用归经为肝、胆、心、小肠、脾、胃类中药,忌归经为肾、膀胱、心包、三焦、肺、大肠类中药。
    以上所论四柱命理学与中药之性、味、归经的应用,只是基本原则,重要的是要根据四柱的阴阳干支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对日主作用力的变化而变化。总之,只要掌握了阴阳五行学说的相生、相克、反克、泄多为克、生多为克的原理,就可以灵活变通,运用自如而药到病除。
    实例1:1942年八月初二日戍时生男。
    四柱:壬午
          己酉
          丁卯
          庚戍
    大运:庚戍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9    19  29   39   49   59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日主丁火,生于秋季酉金之月,金旺火囚,日主坐下卯木相生,午火为根,但酉卯相冲,壬水克午火,木火双双受伤,故日主身弱,仍喜木火生扶为用神,但又不宜见火太过。因为四柱两火二金,则四柱为燥,壬水无根,火煎土克,难以调候燥气。
1998年,流年戊寅,大运甲寅,寅午戌三合火局,火气大旺,日主热极又燥,故患高血压,为180毫米汞柱的收缩压,于是服西药降压,不见效果,总是维持收缩压为185毫米左右。 
    1999年5月2日,此人找我医治,以性凉、微寒、味苦(苦入心,凉血脉为引)、甘(泄火生土)、辛(泄土生金,使金凉而生水),归经心、脾、胃、肺、大肠、膀胱(壬水受伤)类中药,共六味药物组方,服药后,血压立即下降到收缩压为150毫米汞柱,基本恢复正常。连续服药半个月停药,几个月过去,仍然维持正常,收缩压为150毫米左右的汞柱,治疗成功。
    说明:此例为什么不能用寒性和味咸的药物呢?因此时正值夏季,火气太旺之时,不能直接用水,否则就会引起水火大战,反而使水受伤而肾脏有损,故只能全部用性凉、微寒的药物,以苦味入心,凉心而渐渐降火气,以甘泄苦,以辛泄甘,形成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流通了旺火之气,使火力减弱而火气降,则血热转凉,而血压自然下降。
    由此可证,被医学上称为无良药可治的高血压病,在四柱命理学原理的作用下,诊断和治疗却是如此的明了和简单。
实例2:1940年十二月十二日酉时生女。
    四柱: 庚辰
           己丑
           丁巳          
           己酉
    大运:戊子  丁亥  丙戌  乙酉  甲申  癸未
           1    11    21    31    41   51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日主丁火,生于冬季丑土之月,土旺火休,缺木相生,巳火为根,但巳酉丑三合金局,则日主根基受损,身弱无疑。四柱金又逢干透庚金,三土生金,冬季为寒,辰丑湿土助寒,金多又助寒,四柱缺水为妙,但缺木不佳。
    1999年4月3日,此人前来治疗,自述病症:从1987年秋始患双臂肩周炎至今,时好时差,虽经常治疗,无明显疗效。1998年春节过后几天,双臂肩周疼痛不已,双手伸屈困难,虽一直治疗不断,反越治越差,至今痛得要命……
    此人从1987年患肩周炎,其原因是:流年丁卯,大运甲申,秋季金旺木死,卯酉相冲,甲坐申为绝,故木受伤,木为肝,在体为筋,卯木为肩,干支庚申为筋,所以患肩部筋骨疼痛之症。又四柱寒湿气很重,《素问·金匮真言大论》说:“冬气者病在四肢。”《素问·痹论》说:“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故此人是因寒气多而痛。
   《素问·痹论》说:“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含于肝。”于是,我根据此原理,研究出一套大补木火之气的“阴阳五行功”,要其修炼四天之后,才自组方剂(以性热、温,味苦、酸,归经为肝、胆、心、小肠类药物共13味)一个四付中药。第一方剂主要作用是补气血为主,四付中药服后,患部疼痛减轻,停药四天,观察疗效,疼痛虽未消失,但也没有加重,证明第一方剂有疗效。4月14日,又用同样的用药原则,自组第二个方剂,主要作用是祛湿、寒为主,四付中药服后,患部疼痛又有减轻,于是停止用药,主要以气功修炼为主。4月25日此人电话告知好消息:患部疼痛全部消除。12年之久的锢疾,在四柱命理学原理的指导下,只用了几十元钱的费用和气功的双重作用下,20来天时间痊愈,这一切应归功于四柱命理学的神奇功效。
    说明:此类症状,在一般情况下,治疗以祛风为主,然而此人的四柱命理中无风,只有湿、寒。因木为风气,缺木则无风气,故治疗以补木气为主,应以风气来调活气血,使之“气血正平”而疼痛消除。
更多相关文章请搜索四柱运限到底如何划分  武汉易学大讲堂八字推命转载

 

 

赵向阳微博

武汉国学商务顾问有限公司(武汉易学大讲堂) 版权所有

邮箱:manzuyr@163.com 在线QQ:448069585

邮箱:manzuyr@163.com 电话:027-82761397 13476013916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101661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3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