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易学大讲堂数术天地:在中国数术学中,预测方法虽然繁杂,但大体可分为四大概念:
1、盘概念-大六壬、奇门遁甲、太乙式、紫微斗数。
2、卦概念—揲蓍法、六爻法、梅花易数。
3、干支概念—四柱推命、河洛理数、风水术、铁板神数、演禽法。
4、形法概念—面相、手相、骨相、字相。这四大概念,除形法外,莫不与干支难解难分。
中国古代预测方法,其核心为六个字——阴阳、五行、干支。干支是时空及周期,所以最具神秘色彩。但其中奥秘,至今谁也没能解开。目前研究方向,基本集中在:
A:天文背景;
B:周期节律;
C:以上结合。
据美国易经学会理事长应鼎成先生考证:三元甲子一百八十年是一个周期,邻近此时的两年内,太阳系的日、月(包含地球)和水、火、木、金、土五个行星,在四十五度范围内成一条直线排列,说明三元甲子的确与自然天象密切相关。
干支起源于公元前27世纪的黄帝时代,大臣大挠“始作甲乙以名曰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曰谓之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殷帝武乙时的一块牛胛骨上,刻着完整的六十甲子。
《易经•蛊卦》有“先甲三日,后甲三日”之说;
《易经•巽卦》九五爻辞有“先庚三日,后庚三日”之说。
《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甲子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意思是说用甲子可推究岁运之盈虚,节令之早晚,万物之荣枯。
据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徐振韬研究(1978年),干支纪年“据初步考证,至迟至春秋时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2年)二月己巳日起,连续纪日,一直到清代宣统三年(1911年),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史记•律书》中有十母、十二子之说,即为十干、十二支记载,可见干支关系密切,并残留母系社会痕迹。中科院院士翁文波猜测:“从字面上讲,干是干扰、干犯;支是支撑、支持。据辞源称:左传定公元年中有‘天之所坏,不可支也’的解说。可能说的是天地之间的关系。天老爷的干扰、干犯,例如洪水、干旱、雷击、飓风等灾害是地上的人们所难以支撑、支持的。”干支的具体含意历来说法纷繁,翁文波解释天干为:(待续)武汉易学大讲堂首发 更多相关文章请搜索赵向阳
武汉国学商务顾问有限公司(武汉易学大讲堂) 版权所有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上海路19号声直大厦c座1802室
邮箱:manzuyr@163.com 电话:027-82761397 13476013916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1016613号-1